高考满分作文之我,不要虚拟现实


  不远的将来,当我们随手抓起那小巧玲珑的虚拟眼镜,便能随意地穿行在那广阔的亚马孙丛林中,便能自由地俯瞰那缓缓流淌的泰晤士河,便能足不出户地领略世界各地的美好风光。

  可是试想,若是人人都戴上了这虚拟眼镜,真正的泰晤士河旁却没有嬉戏打闹的游人;本是繁忙的商场却只留下空荡荡的过道;人与人轻松便捷地交流,却摸不着,听到的也只是经过机器转换而来的声音,那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啊!

  我,不要虚拟现实!不要让它改变我们的生活。

  政治教科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通过亲身体验,亲身经历,方能捕捉那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最精彩最真实的一瞬。我的老师前些年的一部作品获得了大奖。他告诉我们他为了写好这部小说,历时几个月,亲身深入西北荒壁,跟着艰苦跋涉的商团,记录下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自己也活脱脱地成了大漠人,这才有了成功。他还告诉我们,写作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以亲身之所践,写笔下之字,这样的文章才最真。是啊,倘若人人拿着虚拟设备,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观察到他人的真实生活,不经过时间的耗费就能写出作品,这不仅仅是对呕心沥血而创作文学的作家的亵渎,更是对用双手双脚走遍天下的人的不尊重。

  虚拟现实是现代科技革新中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一个环节。可是同样,科技能造福社会,却避免不了它的负面影响。就拿手机为例,没有智能触屏手机之前,人们在春节聚会时畅所欲言,一会儿说说时政,一会儿说说娱乐、八卦,尽管也会有一段时间的沉默,大家的脸上却还是洋溢着满足与欢笑。可自从有了智能触屏手机,大家的欢笑却变了味——婶婶笑着把手机拿给叔叔看,她抢到了红包;妈妈也笑着念出了某明星的八卦;只有奶奶笑着坐在边上,有些无奈。手机只是拿于掌上的几寸玻璃屏,影响尚且如此之大,那么,套在头上让你的周遭大为改变的虚拟设备又会如何呢?

  人的温情在于交流,在于面对面传递着内心蕴藏的情感,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在体现着“人”这一神奇的物种与其他物种的区别。

  倘若让我和其他人都戴上虚拟设备,世界会渐渐陷入虚拟化、数字化,美丽的古文明,绵延的山川,遥不可及的云朵,都将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是喜,是悲?

  我们会不会像迷恋手机一样,将自己交给虚拟现实呢?醒醒吧!亦幻亦真的表面并不能掩饰内心,让我们脱离虚拟,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便如孔子的“安贫乐道”一样。我们生活中的温情和美,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发现、去快乐、去珍惜吗?

  真实永远是最美。

  我,不要虚拟现实!

  点评

  文章选择的观点是“不要虚拟”,虽是单一视角立意,但论证比较深刻到位,能紧扣材料辨析“虚拟”的概念,对材料核心概念的理解正确,给出了“虚拟”和“现实”的选择,思考有深度。论证中作者联系现实生活、人的交际、文学创作等说理,体现了作者广阔的思维视野,同时也使得说理很有说服力。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的观点虽是“不要虚拟”,在议论中却是以辩证的思维眼光去思辨,即在拒绝“虚拟”的同时,也对“虚拟”的存在予以了肯定。思辨增强了文章的理性色彩,也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高考满分作文之我,不要虚拟现实]相关文章:

1.我珍惜,我拥有高考满分作文

2.高考满分作文之我愿意

3.我眼中的李清照高考满分作文

4.高考满分作文

5.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

6.高考满分作文_成全

7.诚信的高考满分作文

8.高考满分作文:以和为贵

9.高考满分作文技巧

10.高考满分作文汇集


相关阅读
1 高考满分作文:锦瑟年华追忆似水流年

“那些年的蝉声和那个校园的树一样茂密。那些年的人和那些树上的泡桐花一样可人。正如歌中所唱‘那时候的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的太慢…… ——题记 西边,艳红的圆日渐渐变大 【查看全文】

2 高考满分作文:行而知之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何为“行”?行,就是行动,就是实践,就是探索。行而知之,就是在不倦的实践中、勇敢的探索中获得真知,从而更好地“行”。 我们回 【查看全文】

3 我看咬文嚼字之回归高考满分作文

古人赏花,“形香俱在”为上品。由此拓展,“形”可视为文学作品的文字载体,“香”可视为文学作品表现出的内在气韵。一部好的作品也需要形与香相辅相成,以至《咬文嚼字》专 【查看全文】

4 瞧这一家子高考满分作文

老学究是搞社会科学的,研究了大半辈子社会的他,事业有成,学术界人人尊敬;家庭幸福,四个儿子各有所长。 老大,政府机关工作,长得慈眉善目,白白胖胖。人如其貌,为人圆滑 【查看全文】

5 《在自然中生活》重庆高考满分作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否你总幻想着乘一叶小楫轻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那股清香便已让你沉醉。 “明月松间照,清泉 【查看全文】

6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高考满分作文篇一:寻找适宜的环境】 箍桶老人将他的铺子迁得更远了。 镇上的人忍不住纷纷询问,老人只一摆手:“我只想找个更适合做箍桶的地儿罢了。” 小镇是个古镇,青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