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装文化


  当文化遇上时代的新装,兴许一个新的机会已到来。但当文化开始追随时装,则必将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莫大的悲哀。

  当今的中国,似乎正走向这种悲哀。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在听完一场“钢琴演奏会”后,只记下了演奏者的华装;也有越来越多的“钢琴家”,开始努力研究自己的衣服,却忘了黑白键真正的意义是音乐。

  恰如从《百家讲坛》栏目中走出来的一些红极一时的“学者”。所讲的道理,所析的材料,明明是以普及知识为目的,以通、浅为原则,并没有多么高深的内涵,也没有多么重大的专业价值,却一个接一个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被冠之以“大师”、“泰斗”之称,简直像娱乐明星一样四处抛头露脸,走起了明星影星式的宣传路线。且卓有效果。为何?仅是因为所讲的书是众人的共爱,所抛出的观点极为玄虚并附着了“阴谋论”、“对应解谜”等引人兴趣的元素,还有就是夹杂网络元素现代人思维的讲话方式。我们不否认这些可以是一个学者所使用的工具,但还绝不应该成为一个学者所依赖的全部。你看,易中天红了,而不是三国正史红了,刘心武红了,而不是红学红了,于丹红了,而不是孔孟老庄红了。当一个学者放弃文化的内涵,借用外包装推销自己,这是作为学者的不幸,更折射出整个社会取向的莫大悲哀。敢问,人人皆知刘心武玄读红楼,而真正的红学泰斗研究红学六十年的周汝昌几人知?又有几人读过其著作?

  这是我们的时装文化,越来越忘记包装与实货谁为重点。这是否与那小县城修上大地铁站却忘了修地铁的真正作用是载人有些相通?政治的形象工程可以监管,文化的时装工程谁来负责?

  正统文化向时装屈服,学者向时装献媚。那么一类侮辱文学的市场人因包装可以成为当代文学的支柱。那些守着真正文化,研究着时空的意义,抛开外界的浮夸,躲于文化之后的学者们却无人在意,无处述说,他们的精神无人在乎去领会。他们只能躲在角落,看着同行们穿上时装兴冲冲地在人群前搔首弄姿,自己捡起他们扔下的,扔在心口。谁知道他们终将老死于何方,谁又在乎我们的文化又终将葬于何处!

  当郭美美事件中冒出了朗咸平抢夺关注的面容。我由衷地恐惧,难道有一天,我们的“时装文化”会更进一步,终究只剩“时装”么?


相关阅读
1 责任550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乃至对国家的责任。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小心碰坏了一辆 【查看全文】

2 做更好的自己

如果有一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的丰富。 ——题记 在我们成长的青春里,总会遇到优秀得耀眼的人,我们不停追赶,却总是匍匐在他们的影 【查看全文】

3 我知道300字

我知道你热情开朗 我知道你喜欢唱歌跳舞 我知道你不甘寂寞 我知道你默默地想着心事 无论你在哪 都被我永记在心 我知道你的眼晴 向远方遥望 我知道你是一个 非常善美的女子 我知道 【查看全文】

4 等你轻声呼唤我

我的青春如同蒲公英对自己的寂寞,追逐得无怨无悔。 生命是一场豪华的角逐,有些人乐此不疲,有些人毅然退出,冷眼旁观。而我,则绕着生活边缘漫步,从容不迫。 黑暗给了我黑 【查看全文】

5 老车夫

生活已经让我们麻木,很少有什么事情能感动我的心。看着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大赚人们的泪水,可是生活依旧平淡,没有什么可以叫我们动心。 供暖改造弄的家里乱糟糟的,加上家由于 【查看全文】

6 旋转木马的圆圈

我在人生的旅途中转了一个大大圆圈,终点,原来还是我的起点...... {小学,蒲公英的夏天} 眼前忽然闪烁起小学时倔强的性格,对一切的不服气。辗转多个学校,记忆最深的却是那个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