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姑娘穿水晶鞋跑不动谈起


  两则趣闻,颇值得寻味。

  其一,英国莱斯特大学的一些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认为如果童话里灰姑娘穿着水晶鞋,很可能无法在午夜12点的时候从王子身边逃走。通过计算水晶的承重能力和鞋子的受力情况,鞋后跟不能超过1.15厘米,否则鞋跟就会折断。而无论是在童话书的插画还是在电影里,灰姑娘的鞋跟看起来都不止这么矮。该研究报告发表在莱斯特大学《物理学专题杂志》上。

  其二,日本京都一名大一学生高桥晃太郎着手研发“无声吸管”,希望饮料快喝完时不会发出“嘶嘶”的声响。在经过不断试验后,大体上达到不发声的效果。但高桥晃太郎表示将继续研究,希望有一天可以在电影院里毫无顾忌地喝果汁。

  上述两个故事虽然互不关联,但有一点类似——都被认作“无用”的研究。很多人觉得水晶鞋是魔法变的,把精力放到虚幻的内容无聊且可笑:有些人认为用吸管喝东西的体验就是如此,为什么不去做更有意义的研究?

  不过,看似仅仅浪费时间的研究,却也折射了一种对于科学精神的追求。其实,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就曾在另一个层面上质疑过水晶鞋——他觉得《灰姑娘》可能在故事口耳相传时混淆了两个关键词:在法语版本中“玻璃”很可能是同音词“松鼠皮”的误读,不排除灰姑娘穿的是松鼠皮制成的鞋子。如此这般求真,不能说是绝无意义的。

  很多看似“无用”的研究,未必真的无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曾论述过“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他认为,整个科学史可以证明,有益于人类的大多数伟大发现,都是由满足好奇心的愿望所推动的。谁能笃定地说改良吸管的技术,不可能给生活其他方面带来改变?很多人去日本购物,都会兴致盎然地带回些液体创可贴、衣物免洗喷雾等新奇物品,因为这些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可谁又想过,这些用品的研发是否也曾被视为“无聊”之人的“无用”之举?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研究者们并不孤独。在英国,有人运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对圣诞老人的飞行速度和年龄,对哈利·波特的猫头鹰是否可以握住“光轮2000”飞天扫帚等开展了研究计算;在日本,高桥晃太郎的大学通过研究补助的方式,对他的“无声吸管”创造给予鼓励。

  培育创新人才离不开求真和探索精神,也离不开社会的包容和支持。如何挖掘研究动力,减少科研浮躁,培养“好奇”精神,值得人们好好思考。未来世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而看似“无用”的很多研究,都在认知、实践层面拓展着我们生活的宽度与广度,给未来注入绚丽的色彩。

  编辑提点:关晓星

  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时,曾有人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一个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处呢?”不到100年,“新生的婴儿”已经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巨人”。由此可见,“有用”与“无用”,绝不是评判事物的唯一标准,对科学研究来说,尤其如此恰如文中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论述,正是对好奇心的追求,对所谓“无用”知识的研究,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对“无用”真相的探索,如果每一件事都是瞄准了实打实的利益去做,人类会错过多少精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近几十年更是迅猛异常,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所谓“无用”“奇葩”的研究,少些功利性的嘲讽,多一份理性与耐性,我们便会有不一样的判断。


相关阅读
1 旋转木马的圆圈

我在人生的旅途中转了一个大大圆圈,终点,原来还是我的起点...... {小学,蒲公英的夏天} 眼前忽然闪烁起小学时倔强的性格,对一切的不服气。辗转多个学校,记忆最深的却是那个最 【查看全文】

2 责任550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乃至对国家的责任。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小心碰坏了一辆 【查看全文】

3 我知道300字

我知道你热情开朗 我知道你喜欢唱歌跳舞 我知道你不甘寂寞 我知道你默默地想着心事 无论你在哪 都被我永记在心 我知道你的眼晴 向远方遥望 我知道你是一个 非常善美的女子 我知道 【查看全文】

4 等你轻声呼唤我

我的青春如同蒲公英对自己的寂寞,追逐得无怨无悔。 生命是一场豪华的角逐,有些人乐此不疲,有些人毅然退出,冷眼旁观。而我,则绕着生活边缘漫步,从容不迫。 黑暗给了我黑 【查看全文】

5 做更好的自己

如果有一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的丰富。 ——题记 在我们成长的青春里,总会遇到优秀得耀眼的人,我们不停追赶,却总是匍匐在他们的影 【查看全文】

6 老车夫

生活已经让我们麻木,很少有什么事情能感动我的心。看着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大赚人们的泪水,可是生活依旧平淡,没有什么可以叫我们动心。 供暖改造弄的家里乱糟糟的,加上家由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