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抒写的是词人追述往年知颍州的经历及归颍而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充满了怅惘与悲凉之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采桑子欧阳修词作鉴赏,欢迎来参考!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欧阳修词作鉴赏
此词描绘颖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志趣。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好就好“花坞苹汀”。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花池里的花,长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另一首《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来他喝醉了酒,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西湖好”的美景中。这位颍州西湖的“旧主人”怀着无限深情,谱出了一曲清歌。
欧公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然后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下片写醉后俯视湖水,只见白云朵朵,飘于船下。船移动,云也移动,似乎人和船天上飘飞。“空水澄鲜”一句,本于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言天空与湖水同是澄清明净。这一句是下片的关键。兼写“空”、“水”,绾合上句的“云”与“舟”。下两句的“俯”与“仰”、“湖”与“天”,四照玲珑,笔意俱妙,虽借用成句,而恰切现景,妥贴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连”四字,又是承上启下过渡之笔。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他一会儿举头望天,一会儿俯首看水,被这空阔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个天宇,而自己行舟两层天空之间。
相关阅读
1 欧阳修个人简介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个人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 【查看全文】
2 欧阳修诗歌《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此词借咏春草,从而抒写诗人欧阳修离别相思之情,全诗感情真挚,值得细细品味。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 【查看全文】
3 用欧阳修快马追字的故事欧阳修写文章,非常严肃认真。每当他写好一篇文章,就贴在墙壁上,不管是坐着还是躺下来,随时可以看到并加以修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欧阳修快马追字的故事,欢迎阅读 【查看全文】
4 欧阳修的名言欧阳修的名言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欧阳修的名言,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欧阳修的名言 1.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2.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 【查看全文】
5 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 【查看全文】
6 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翻译及赏析《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全词写出了作者意在山水之间的情感,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翻译及赏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