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元珍原文以及翻译

发布时间:2016-09-05 00:00

  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写下了这首诗。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全诗如下: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

  (1)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2)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远,故云。

  (3)山城:亦指夷陵。

  (4)“残雪”二句:诗人在《夷陵县四喜堂记》中说,夷陵“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残雪:初春雪还未完全融化。 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

  (5)“夜闻”二句一作“鸟声渐变知芳节,人意无聊感物华”。归雁:春季雁向北飞,故 云。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感物华:感叹事物的美好。 物华 :美好的景物。

  (6)“曾是”句: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 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花著称,作者《洛阳牡丹记 风俗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

  (7)冻雷:寒日之雷

  (8)乡思:思乡、相思之情

  (9)物华:自然景物

  【译文】

  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的天涯,

  不然已是二月这山城怎么还看不见春花?

  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

  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

  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

  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

  我曾在洛阳做官观赏过那里的奇花异草,

  山城野花开得虽迟也不必为此嗟叹惊讶。

  【赏析】

  《戏答元珍》是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

  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首句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应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在此地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不善,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再远度天涯光顾一下这小城的官员呢?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意即尽管如此,但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


相关阅读
1 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全诗如下: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 【查看全文】

2 欧阳修阅读训练及翻译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 【查看全文】

3 欧阳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积极培养新一代词人,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原文】 采桑 【查看全文】

4 采桑子欧阳修的意思

《采桑子》《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 【查看全文】

5 欧阳修《醉翁亭记》写作背景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 【查看全文】

6 欧阳修《秋怀》阅读答案+翻译

这首诗《秋怀》既抒发了作者欧阳修热爱生活,也抒发欧阳修感叹国事的复杂情感。那么关于欧阳修的秋怀阅读答案以及翻译是怎样呢? 秋怀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