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逢入京使

发布时间:2016-08-29 00:00

  岑参这首诗来自生活,反映当时的生活。诗人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岑参的这首诗-《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简析】

  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相关阅读
1 诗人岑参简介

引导语:岑参是我国唐代诗人,擅长写边塞诗,对于岑参,你知道多少关于这位诗人的信息呢?他的诗词有哪些特色? 岑参(c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 【查看全文】

2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诗景色凄美,诗人能从雪花联想到梨花,目然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雪莱所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全诗如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 【查看全文】

3 岑参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岑参的《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在用韵上进行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查看全文】

4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考复习

引导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这首诗也是考试重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考复习内容。 《白雪歌送武 【查看全文】

5 岑参诗的英雄主义情结

岑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奇瑰丽,充满了英雄主义情结,代表了盛唐的时代风貌。 边塞诗是盛唐诗歌的主流,也成为了古代文学史上最动人心弦的乐章。其中引人 【查看全文】

6 岑参的“梨花喻飞雪”分析

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想妙喻,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流露了喜悦的心情,表达了衷心的祝福,寄寓了殷勤的乡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