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意境壮阔,下面小编就来简单分享一下关于岑参诗歌中的境界。
岑参一生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出塞时期与出塞前后。
岑参一生有两次出塞的经历,第一次是去安西,第二次是去北庭;
第一次去了两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行程中和武威城里度过的;
而对于军旅生活真正的体验是在第二次出塞时,此次出塞他任职“判官”,职务较高,且与主帅封常清有较好的私交,所以待得比较久一些。
但封常清自己却没有那么幸运,因兵败后又遭谗而于756年1月24日被李隆基杀掉了,同时被杀掉的还有另一个名将高仙芝——岑参第一次出塞时所在的幕府将军。在此之后岑参还在西北待了近1年,757年才随肃宗回长安。
而在749年冬首次出塞之前,岑参有过隐居、游仕和做小官的经历,而751至754年两次出塞之间他也是“仕隐”于终南山,757年回京之后,累任右补阙、虢州长史、关西节度判官、祠部员外郞、剑南西川节度使僚属、嘉州刺史(后世以此称其“岑嘉州”),最后768年嘉州任期结束,朝廷就再出没有想起他了。
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也是过着无奈的隐居生活的。事实上他隐居的时间比他在边塞时间还要长。在出塞之前,他的诗的境界相对来说较为狭小。
诗歌特征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同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采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在他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也很注意向民歌学习。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称赞过他的诗。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评价虽或过当,岑诗感人之深却可以由此想见。
相关阅读
1 《过碛》岑参
岑参的《过碛》真实、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独特环境中所看到的独特景色、所产生的独特感受,体现出作者低迷困惑的心情。 过碛⑴ 黄沙碛里客行迷⑵,四望云天直下低⑶。 为言地尽 【查看全文】
2 岑参的正确读法岑参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但是大家知道他名字的的正确读法吗? 曾子即曾参,生于公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6年,春秋鲁国人,孔子学生。 【查看全文】
3 唐代诗人岑参的读音岑参的作品及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气势恢宏,想象及其丰富,雄奇瑰丽,奔放热情,满怀报国之情。他尤其擅长边塞诗,七言歌行。现存今岑参作品约403首,其中有七十多首是边塞诗 【查看全文】
4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鉴赏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这首送别诗既不写惜别的深情,也不写边塞的艰苦,而是热情鼓励友人赴军中参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⑴ 火山六月应更热⑵,赤亭道口行人绝⑶。 知 【查看全文】
5 岑参读音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他的一生都值得我们去考究,而对于岑参读音,人们存在着争议。 岑参读音 笔者用拼音输入 【查看全文】
6 《送祁乐归河东》 岑参岑参的《送祁乐归河东》 表现了对怀才不遇的祁乐的深切同情,赞扬了他的愈挫愈奋的豪爽性格,也曲折地流露出作者对埋没人才的腐败政治的不满。 送祁乐归河东 祁乐后来秀,挺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