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岑参的豪情壮志

发布时间:2016-10-14 00:00

  引导语:岑参是我国唐代有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是唐朝诗文里一抹独特的色彩,今天就来谈谈岑参的诗歌中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人岑参的豪情壮志

  唐朝地域广阔,国力强盛。河南地处中原,远离边疆,却出了个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就是南阳人岑参。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唐时,时常发生一些民族冲突,边塞战争频繁,对当时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也成为很多诗人歌咏的题材。边塞诗作者结合苍凉辽阔的边疆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反映征夫思妇的忧怨以及连年征战的艰苦生活。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著名的边塞诗派,诗作雄浑、豪放、悲壮、瑰丽。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因而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诗风相近的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等人均被列入此派。

  岑参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家庭,家族出了三个唐朝宰相:曾祖父岑文本是唐太宗时的宰相,伯祖岑长倩是唐高宗时的宰相,伯父岑羲是唐睿宗时的宰相。岑参的父亲岑植曾作过仙、晋二州刺史,但不幸很早去世,家道中落。

  岑参早年家境贫寒,只能跟随兄长读书学习。但他遍览史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唐玄宗天宝三年中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他怀揣男儿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先后两次出塞,六年军旅生活,写下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安西、北庭的空旷苍凉、风沙弥漫的环境里,在狼烟滚滚、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中,他的诗境空前开阔,形成了雄奇瑰丽的边塞诗风。清人编篡的《唐诗三百首》中,选了岑参的三首七言古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描绘了在大漠雪原、飞沙走石的夜晚行军情景: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人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气氛,来突出将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走进戈壁沙漠,狂风怒吼,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让人惊心动魄;“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写出了行军的艰苦;“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描绘了疆夜的寒冷,生动传神。全诗在形式上进行创新,从第二节起,三句一节,有词曲的节奏感,增强了表现力。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的壮烈场面: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表现了将士们奋不顾身的英勇气概,场面宏大,气势恢弘;“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描写了战争的惨烈,白骨缠草根,石冻马蹄脱,诗句粗粝,震慑人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发塞外送别之情,表现了离愁和乡思: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全诗色彩瑰丽,气势磅礴,意境鲜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在诗人笔下,百丈寒冰不惧冷,万里凝云不用愁,仍然中军置酒,琵琶铮铮,笛声悠扬,使战争的惨烈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

  岑参的边塞诗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各族人之间的往来和将士的思乡之情,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的边塞诗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造意新奇。他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跌宕起伏。他的诗当时流传很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相关阅读
1 岑参《经火山》原文

岑参的《经火山》运用夸张、反问、衬托以及化用古文等手法描绘了火焰山奇特怪异的景象和无穷无尽的强大威力,抒发了作者在边塞施展宏图的志向。全诗想象新奇,意境深广,颇具 【查看全文】

2 岑参《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古诗原文

古诗《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年代:唐 作者:岑参 郭南处士宅,门外罗群峰。 胜概忽相引,春华今正浓。 山厨竹里爨,野碓藤间舂。 对酒云数片,卷帘花万重。 岩泉嗟到晚,州 【查看全文】

3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岑参的《寄左省杜拾遗》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愤懑之情,名为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含深隐的讽刺之意。 寄左省杜拾遗⑴ 联步趋丹陛⑵,分曹限紫 【查看全文】

4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诗景色凄美,诗人能从雪花联想到梨花,目然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雪莱所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全诗如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 【查看全文】

5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抒写了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诗文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不可多得的边塞 【查看全文】

6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其二》

岑参的《山房春事二首 其二》表达了诗人的伤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感情沉痛而出语含蓄。 山房春事二首⑴ 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⑸,极目萧条三两家⑹。 庭树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