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碛西馆》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所要着重表现的是诗人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银山碛西馆》
岑参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注释】
⑴银山碛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碛,沙地。
⑵银山碛口:地名,在焉耆西三百里。
⑶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练:白色的熟绢。
⑷飒飒:象声词,风声。胡沙:胡地的风沙。迸:扑打。
⑸守笔砚:里指与武功相对的文墨之事。《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家贫,佣书养母,尝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视笔砚乎!”傅介子在汉元帝时出使西域楼兰,因功封义阳侯。张骞在汉武帝时通西域,封博望侯。
【翻译】
银山碛口狂风好似利箭,铁门关西明月有如白练;双双愁泪沾湿战马皮毛,飒飒风沙扑打行人脸面。男儿三十未能建功立业,怎能终日死守笔墨纸砚。
创作背景
天宝八载(749),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这首诗作于即将到达银山碛西馆时。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
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世称岑嘉州。卒于成都。其诗长于七言歌行。所作题材广泛,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诗集》。
相关阅读
1 岑参的诗集及翻译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在艺术风格上,岑诗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想象丰富、比喻新奇、夸张合理,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之中带着悲壮峭拔。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 【查看全文】
2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参岑参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全诗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⑴ 天山雪云常不开⑵,千峰万岭雪崔嵬⑶。 北风夜卷赤亭口⑷, 【查看全文】
3 岑参的边塞诗大全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下面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边塞诗,欢 【查看全文】
4 唐才子传岑参引导语:《唐才子传》的作者辛文房,字良史,是元代前期的西域人。《唐才子传》中记录了几百位唐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唐才子传》岑参。 【查看全文】
5 岑参高适边塞诗的特点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出身、经历和生活体验相似,因此,他们边塞诗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抒发为国守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和执着追求,洋溢着积极进取。以下是小 【查看全文】
6 岑参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强欲登高去②,无人送酒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