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带甲满天地,
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
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
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
因见古人情。
杜甫诗鉴赏
杜甫乾元二年(759)离秦州,此时“不言所送,盖自送”(浦起龙)之作。
首句以提问开篇。“带甲”,全副武装的战士,“满天地”意即遍地皆兵。此诗开头就以新颖的语言,矫健的笔力,引起读者注意。
次句“君”为诗人自指。作者向自己发问:兵荒马乱之际,为何在这样的时刻“远行”?
“亲朋”二句写启程时情景。亲友同声痛哭,因为正值离乱,不知此后能否重逢。而诗人则无言地跨上“鞍马”,他实际上也是含着眼泪,告别孤城秦州远去的。一边有声的痛哭,一边无声的饮泣,悲凄之状如在眼前。
“草木”二句点出远行的时间和征途的感受。“草木”零落,时入岁暮。“霜雪”飘洒,关河冷清。这是辞别亲友后途中景致。此联“岁月”二字本当用平,诗人出于内容上的考虑,突破声律常格,上句全用仄,下句四字用平。用拗峭的语言,描绘寒冬的旅程,成为杜甫五律中以入代平的一个诗例,有其值得借鉴之处。
“别离”二句回忆亲朋相送的情谊。与亲朋“别离”虽“已”成“昨日”,由于感念难忘,仿佛就在今天。由此可“见”,“古人”殷殷惜别,是有深“情”厚意的。这里字面上在说“古人”,实指今日之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诗以“送远”为题,但从后四句看,“当是就道后作”。这样,前四句应是“从道中追写起身时之情事”。(浦起龙)沈德潜极赞此诗开头是“何等起手”,浦起龙更用“感慨悲歌”四字盛誉前四句。
杜甫在战火纷飞的时刻,离秦州,入蜀道,却并无一个明确的目的。离别时虽然亲朋同声“一哭”,却无人以诗相送,情景是颇为凄凉的。为了自壮“行色”,他“就道”后补写了这首名作。这与他天宝十四年“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时所写《官定后戏赠》,很有点相似。不同的是,那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夕,纯出于游“戏”笔墨,而且“微禄”“耽酒”,“圣朝”“ 狂歌”,还可为“故山归兴”,“向风”“回首”。而这首诗则写于安史乱中,“带甲满天地”的时刻。“鞍马”入蜀,茫茫前路,还不知依“托”何人。
哪还有以笔墨为游“戏”的闲情。回味“昨日”告别场景,想“见”“古人”惜别“情”意,无怪乎要“感慨悲歌”,放声长吟了。
相关阅读
1 杜甫《蜀相》翻译及赏析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 【查看全文】
2 杜甫关于月亮的诗句夜晚的天空,因为有了月亮的装扮,变得更加的迷人、闪耀。它有时候就像是一把镰刀,有时候又像是一条小船,有时候也像是大玉盘想来正是因为月亮如此的多变,才更加的吸引人们 【查看全文】
3 杜甫《月夜忆舍弟》赏析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 【查看全文】
4 《江村》杜甫唐诗意思《江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 【查看全文】
5 《旅夜书怀》杜甫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杜甫诗鉴赏: 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剑南节 【查看全文】
6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