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
高标跨苍穹,
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
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
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
始出枝掌幽。
七星在北户,
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
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
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
焉能辩皇州?
回首叫虞舜,
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
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
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
各有稻粱谋。
杜甫诗鉴赏: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秋天登慈恩寺塔时所作。慈恩寺是唐高宗作太子时为他母亲而建,故称“慈恩”,建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塔是玄奘在永徽三年(652)建的,称大雁塔,共有六层。
大足元年(701)改建,增高为七层,在今西安市东南。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诗一开头就出语突兀,气势不凡。不说高塔而说高标,使人想起左思《蜀都赋》中“阳鸟回翼乎高标”句所描绘的直插天穹的树梢,又想起李白《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句所形容的高耸入云的峰顶。这里借“高标”夸饰塔高。不说苍天而说“苍穹”,即勾勒出天象穹窿形。用一“跨”字,正与“苍穹”紧联。天是穹窿形的,故可“跨”在上面。这样夸张地写高还嫌不够,又以“烈风”来衬托。风“烈”而且“无时休”,更见塔之极高。“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二句委婉言怀,不无愤世之慨。诗人不说受不了烈风的狂吹而引起百忧,而说自己不如旷达之士那么清逸风雅,登塔俯视神州,百感交集,心中翻滚起无穷无尽的忧虑。此时唐王朝表面上还是歌舞升平,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对烈风而生百忧,正是感触到这种政治危机所在。
接下去四句宕开“百忧”,转而对寺塔建筑进行描绘。“方知”承“登兹”,衔接紧凑。象教即佛教,佛教以形象来教人,故称“象教”。“冥搜”,意谓在高远幽深中探索, 这里有冥思和想象的意思。“追”即“追攀”。由于塔是崇拜佛教的产物,塔就成了佛教力量的象征。“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二句,描绘寺塔建筑的奇伟宏雄,小阵其巧夺天工,尽人间想象之妙。写到这里,又以惊人之笔,点明登塔,突出塔之奇险。“仰穿龙蛇窟”,沿着狭窄、曲折而幽深的阶梯向上攀登,如同穿过龙蛇的洞穴;“始出枝撑幽”,绕过塔内犬牙交错的幽暗梁栏,攀到塔的顶层,方才豁然开朗。这二句既照应“高标”,又引出塔顶远眺,行文自然而严谨。
站在塔的最高层,仿佛置身天宫仙阙。“七星在北户”,眼前似乎能看到北斗七星在北窗外闪烁;“河汉声西流”,耳边似乎响着银河水向西流淌的声音。
银河既无水又无声,这里将它比作人间的河,引出水声,二句描绘想象中的夜景。接着转过来写登临时的黄昏景色。“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点明时间是黄昏,时令是秋季。羲和是驾驶日车的神,相传他赶着六条龙拉着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跑。诗人在这里驰骋想象,化用这个神话,不是六条龙拉着太阳跑,而是羲和赶着太阳跑,他嫌太阳跑得慢,还用鞭子鞭打太阳,催它快跑。少昊,传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主管秋天的神,他正在推行秋令,掌管着人间秋色。这两句点明登临正值清秋日暮的特定时分,为下面触景抒情酝酿了气氛。
接下去写俯视所见,从而引发感慨,是全篇重点。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诗人结合登塔所见,在写景中有所寄托。秦山指终南山和秦岭,在平地上望过去,只看到青苍的一片,而在塔上远眺,则群山大小相杂,高低起伏,大地仿佛被切成许多碎块。泾水浊,渭水清,然而从塔上望去分不清哪是泾水,哪是渭水,清浊混淆了。再看皇州(即首都长安),只见到朦胧一片。这四句写黄昏景象,却又另有含意,描写了山河破碎,清浊不分,京都朦胧,政治昏暗。这正和“百忧”呼应。《通鉴》: “(天宝十一载)上(玄宗)晚年自恃承平,以·1706·《唐诗鉴赏大典》
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迎会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杜甫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因此有百忧的感慨。
以下八句是感事。正由于朝廷政治黑暗,危机四伏,因此追思唐太宗时代。“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塔在长安东南区,上文俯视长安是面向西北,现在南望苍梧,所以要“回首”。唐高祖号神尧皇帝,太宗受内禅,故称虞舜。舜葬苍梧,比太宗的昭陵。
云正愁,写昭陵上空的云仿佛也在为唐朝的政治昏乱发愁。一个“叫”字,正表达出杜甫对太宗政治清明时代的深切怀念。下二句抚今追昔:“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瑶池饮,《穆天子传》卷四,记周穆王“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列子·周穆王》称周穆王“ 升昆仑之丘”,“ 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 乃观日之所入”。这里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饮宴,过着荒淫的生活。日晏结合日落,暗喻唐朝将陷入危乱。这就同秦山破碎四句呼应,申述所怀百忧。
相关阅读
1 有关杜甫作文的赏析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评价杜甫的作文。 【查看全文】
2 杜甫《成都府》成都府 杜甫 翳翳桑榆日, 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 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 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 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 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 吹箫间笙簧。 【查看全文】
3 历史人物类写作素材之杜甫1.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 【查看全文】
4 杜甫诗词《贫交行》的诗意赏析《贫交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诗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之情。 《贫交行》 【年代 【查看全文】
5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导语:在诗歌领域,被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杜甫,因为其诗歌具有强烈的写实性、细节性、典型性又被称为诗史。杜甫的作品中形成了较为典型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在中 【查看全文】
6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诗歌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