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杜甫

发布时间:2015-03-02 00:00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诗鉴赏:

  杜甫共有四个弟弟。公元759年他西来秦州时只有最小的杜占同行,另外三个弟弟杜颖、杜观、杜丰分别在河南山东客居。这首诗就是抒发对不在身边的三个弟弟的思念。

  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是第一段,内容紧扣“月夜”,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字里行间流露出“忆舍弟”的感情。“戍鼓断人行”, 真实描绘了面临战争威胁的边城景象,这一句所烘托出的战争气氛,也是诗人当时为什么那样深切怀念诸弟的原因之一。在章法上,这一句与后面的“有弟皆分散”、“况乃未休兵”相互照应,也使全诗脉络连贯,条理清楚。

  “ 边秋一雁声”从前句的地上写到天空。边地、秋日、雁声都是引起人“倍思亲”的原因。“一雁声”三个字,还让人想到古人称兄弟为“雁行”的典故。

  这两句从听觉方面来写,后两句从视觉方面来写,可谓有声有色。“露从今夜白”,意思是露从今晚上开始才分外惨白。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本来夜夜一样洁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天晚上显得格外苍白,本来到处一样的月亮,也只有故乡的月亮最明亮。这两句诗以“移情”的修辞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成分,借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最后四句为第二段,直接抒写对舍弟们的怀念。

  “有弟皆分散”,以致老家无人,又因为“无家”,所以想写封信打听一下分散各地的弟弟们的“死生”,也是没有办法的。“寄书长不达”正承“无家问死生”,“况乃未休兵”又进一步申说:平时尚且如此,何况又值战乱不已的时候呢!这四句层层紧逼,一环扣一环,真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相关阅读
1 杜甫古诗《赠花卿》全诗赏析

《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上元二年(761年)。此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 【查看全文】

2 唐诗中的酒价揭秘李白杜甫谁更“土豪”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李白饮酒 【查看全文】

3 赠花卿杜甫翻译和赏析

赠花卿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人寻味。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赠花卿杜甫翻译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查看全文】

4 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命疾苦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呢? 《登高》《蜀相》两诗,代表了杜甫七律最高成就,其风格亦可以沉郁顿挫一词概括。关于这一点,前人早有论 【查看全文】

5 杜甫诗词《往在》全诗赏析

杜甫《往在》 往在西京日,胡来满彤宫。中宵焚九庙,云汉为之红。 解瓦飞十里,繐帷纷曾空。疚心惜木主,一一灰悲风。 合昏排铁骑,清旭散锦马蒙。贼臣表逆节,相贺以成功。 【查看全文】

6 杜甫.寄韩谏议

导语:《寄韩谏议》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属于游仙诗一类,隐约含蓄,反复涵咏,始能体味。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的《寄韩谏议》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