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曲江二首其二》古诗赏析翻译

发布时间:2015-03-31 00:00

  曲江二首 其二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诗文解释: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

  译文2: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的小事,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词语解释:

  典:典当。

  蛱蝶:蝴蝶。

  款款:徐缓的样子。

  流转:轮流。

  1.朝回:退朝回来。典春衣:典当春衣换钱买酒。江头:曲江边。

  2.饮酒欠债已是常事,所到之处欠了不少酒债。

  3.蛱蝶:胡蝶恋花,飞来飞去。深深见:忽隐忽现。见即现。款款飞:忽上忽下,从容自在地飞。

  4.传语:请转告。共流转:一起游玩。莫相违:希望春光不要抛人而去。

  赏析:

  《曲江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758)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诗人以酒消愁,日日江头尽醉归,因此落得酒债满身,不得不典当春衣。虽然如此,他还是赏花玩景,高唱及时行乐。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意深,究之而意来」,真正表现了「神馀像外」的艺术特点。

  至德二年(757)九月,唐军借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十月,又收复洛阳,肃宗返回京师。杜甫于十一月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当时宦官李辅国擅权,杜甫虽为谏官,但被皇帝和宰执们目为异己,受到排斥,因而心情极为烦闷。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天,共二首,前一首伤春感时,言人事无常,何必被荣辱穷达所累。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写散朝后赏春纵酒、苦中作乐的情态和心境。后四句对明媚的春光也描绘得十分生动出色,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切感。颈联对杖精巧,历来为人称道,《杜诗镜铨》云:"对句活变,开后人无限法门。"全诗意深语淡的风格也颇引人注目,《瀛奎律髓汇评》云:"淡语而自然老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是说,后来连衣服都没得当了就只好赊帐,“寻常”是很短的距离,走上几步就会遇到债主,说明曲江边上的酒铺子都被他赊遍了。人生苦短,我杜甫“四十明朝过”,已经是“飞腾暮景斜”了,还能够有多少年去完成我致君尧舜和窃比稷契的理想?


相关阅读
1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 【查看全文】

2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原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 【查看全文】

3 晨雨杜甫原文赏析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晨雨杜甫原文赏析吧! 晨雨杜甫原文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 【查看全文】

4 独坐杜甫原文及赏析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下面请欣赏关于独坐杜甫原文及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独坐 唐代: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敛洲渚出,天虚 【查看全文】

5 《剑门》杜甫

剑门 杜甫 唯天有设险, 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 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 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 百万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 岷峨气凄怆。 三皇五帝前, 鸡犬各相放。 【查看全文】

6 鉴赏杜甫登岳阳楼

导语:《登岳阳楼》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下面是《登岳阳楼》的原文及鉴赏。(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