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青坂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⑴。
黄头奚儿日向西⑵,数骑弯弓敢驰突⑶。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⑷。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⑸。
注释:
⑴青坂东门是驻军之地。太白,山名,在武功县,离长安二百里。这里泛指山地。当寒天,住寒山,饮寒水,见得唐军处于劣势。
⑵奚儿,犹胡儿。黄头,指黄头室韦,《新唐书》卷二百十九:“室韦,契丹别种。分部凡二十余:日岭西部、山北部、黄头部,强部也。”又:“奚,亦东胡种。元魏时,自号库真奚。至隋,始去库真,但曰奚。”《安禄山事迹》:“禄山反,发同罗、奚、契丹、室韦、曳落河(胡言壮士)之众,号父子军。”
⑶此句写安史叛军得胜后的骄横。
⑷白人骨,即白是人骨。“是”字从上文而省,文章中也常有此格。这两句写败后惨景。
⑸仓卒,犹仓猝。是说要作好准备:不要鲁莽急躁,忍,坚忍。《房琯传》说:“琯与贼对垒,欲持重以伺之,为中使(宦官)邢延恩等督战,苍黄失据,遂及于败。”所以希望我方忍待。杜甫这时正陷安史叛军中,行动不自由,又找不到捎信的人,所以很焦急。
译文:
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可是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骑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青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嘱咐他们暂时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
创作背景: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旧历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九月,左相韦见素,文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等奉玄宗逊位诏书、皇帝册书及传国玺等自蜀郡至灵武完成禅让大典。十月,房琯自请为兵马大元帅,收复两京。肃宗同意了,又令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副元帅,分兵为南、北、中三军。杨希文、刘贵哲、李光进各将一军,共五万人。南军自宜寿进攻,中军自武功进攻,北军自奉天进攻。房琯自督中军为前锋。十月辛丑,中军、北军与安禄山部将安守忠的部队在陈陶斜遭遇。房琯是个空有理论的书生,他效法古代战术,采用车战,被敌军放火焚烧,又受骑兵冲突,人马大乱,不战而溃。杨希文,刘贵哲投降敌军。房琯狼狈逃回。本想暂时坚守壁垒,却被监军使宦官邢延恩敦促反攻。于是房琯又督率南军,与安守忠军战于青坂,再吃了一次大败仗。两次战役,死伤了四万馀人,残馀者不过几千人。这时杜甫沦陷在长安城中,听到这一消息,便写了《悲陈陶》、《悲青坂》两首诗。这两首诗所叙述的是同一件事实。
鉴赏:
此诗前半部分说官军占据了太白山高地坚守着。可是黄头奚兵非常骄横。奚是东胡的一种。有一个名为室韦的部落,以黄布裹头,故称为“黄头奚”。第四中句的“数骑”和“敢”字都是经过锻炼的字眼。只用三个字就表现了安禄山叛军的强壮和官军的怯弱。后半部分写唐军的败相。第四联是写被困在长安城内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陈陶斜一败之后,长安城中的人民在痛哭之馀,还希望官军马上再来反攻。可是在青坂再败之后,人民知道敌我兵力相差甚远,只得放弃“日夜更望官军至”的念头。杜甫在长安城中,听到唐军战败的消息,心中非常焦急。而只好设想托人带信给官军,希望他们好好整顿兵力,待明年再来反攻。这首诗的结尾句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对一再成败的官军的思想感情的合于逻辑的转变。
“青是烽烟白人骨”这一句,本来应该说“青是烽烟,白是人骨”。缩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个“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飞□鹅后鹙鶬”,本来是“前飞□ 鹅,后飞鹙鶬”。省略了一个“飞”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汉蔡邕”,省略了一个“有”字。这种句法,仅见于七言古诗,五言诗中绝对不可能有。七言律诗中也少见。“青是烽烟白人骨”止是一个描写句,“白人骨”还属于夸张手法,不能死讲。阵亡士兵的尸体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几个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现“尸横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释闷》诗,其中有一联道:“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也是写战后的原野,它和“青是烽烟白人骨”是同一意境的两种写法。
相关阅读
1 杜甫《赠李白》诗歌鉴赏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与李白相互敬重,交谊深厚,这首《赠李白》,就是杜甫以心灵的笔触所刻划的一幅李白肖像。它仅仅用了 【查看全文】
2 《江村》杜甫唐诗意思《江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 【查看全文】
3 关于杜甫的诗句有哪些1、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2、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4、读 【查看全文】
4 杜甫新婚别原文及赏析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这首诗采用独白的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 【查看全文】
5 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杜甫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对后人形成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忧患意识在杜甫诗歌中的体现 (一)杜甫 【查看全文】
6 分析杜甫《登高》的断裂与矛盾杜甫《登高》诗题一作《九日登高》,这是诗人于大历二年(767)年九月九日漂泊夔州时的拔山扛鼎之作,被誉为杜甫七言律诗第一。 一、时空的断裂与自由转换 诗歌在有限意象组合中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