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鉴赏

发布时间:2015-04-17 00:00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小编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相关阅读
1 杜甫《月圆》译文及赏析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宋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创作风格。今天,小遍就跟分享杜甫诗词作品之一给读者们,希望朋友们喜欢! 月圆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 【查看全文】

2 杜甫《客夜》注释及写作背景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字与对仗高超的 【查看全文】

3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阅读答案附赏析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 【查看全文】

4 杜甫《归雁》译文及注释

《归雁》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译文 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 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 【查看全文】

5 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咏怀古迹支离东北风尘际》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一首。此诗吟咏庾信,并对庾信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 【查看全文】

6 杜甫《古柏行》全诗赏析及翻译

杜甫《古柏行》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⑴,柯如青铜根如石⑵。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⑶。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⑷。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