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人物介绍

发布时间:2015-05-29 00:00

  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下辖的巩义市),死于耒阳市(今湖南省东南部),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初唐名诗人杜审言之孙。因曾长居于长安城南少陵塬,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并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有时候也称为“大李杜”,以区别于“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其诗作被称为“诗史”。

  杜公祠堂凡有数处,自成都﹑夔州﹑耒阳外,又存四祠。"四祠指江原﹑鄜州﹑同谷﹑剑门诸祠。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今陕西省西安城南长安少陵塬有"杜工部祠",为明代创建,解放后全面修整,辟为"杜甫纪念馆"。还有成都杜甫草堂,现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相关阅读
1 赠花卿杜甫翻译和赏析

赠花卿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人寻味。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赠花卿杜甫翻译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查看全文】

2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词鉴赏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查看全文】

3 诗史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导语:杜甫(712年770年),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亦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 【查看全文】

4 杜甫的名句

杜甫是唐朝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品众多,诗风沉郁顿挫,诗词艺术造诣极高,因此在史上被诗界称为诗圣。 杜甫的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 【查看全文】

5 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咏怀古迹支离东北风尘际》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一首。此诗吟咏庾信,并对庾信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 【查看全文】

6 杜甫唐诗《登岳阳楼》教案

一.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及新教材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