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词《夔州歌十绝句》(其一)的诗意赏析

发布时间:2015-07-20 00:00

  《夔州歌十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这十首诗主要写夔州形胜、江峡之险、历史人物及当地风土人情。第一首点明夔州地点,突出夔州形胜,统领全篇。第二首承第一首中所写的夔州山高水险。第三首写政治上的兴衰成败。第四、五、六首,转写夔州风景优美。第七首写夔州物产丰富,水路方便。第八首,记楚王宫,并插入诗人的遐想。第九首特记武侯祠。第十首总结全篇,并照应第一首。此篇开后来《竹枝词》一类专写一个地方的风光和民俗的组诗之先。

  《夔州歌十绝句》(其一)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赏析】:

  长江滔滔东流至四川奉节,即古代的夔州,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第一峡──瞿塘峡。此诗作于大历初,描绘歌颂了此处的山川形胜。

  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巴”、“东”字在首句重复,前分后合,构成由舒缓转急促的节拍,使人从声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气势。“中巴之东巴东山”,七字皆阴平声,更属创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调,有助于气氛渲染,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次句写江水,“开辟”用如时间副词,意为从开天辟地以来,自古以来。不说“自古”而说“开辟”,极见推敲。因为“自古”只能表达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开辟”这个动词联合结构的词汇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种动感,仿佛夔门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结果,既形容出自然的伟力,又见出其地势的古老和险要。

  前两句从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环境,下两句进而更具体地描绘其山川形胜。“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这里是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处,也是三国时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因它守住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所以说是“三峡镇”。在湍急的瞿塘峡江心,旧时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所以“其间道路古来难”,不可谓不险。“百牢关”在汉中,两岸绝壁相对而立,六十里不断,因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来作比。下联十四字抓住“高”、“险”特征,笔力千钧,把“高江急峡”写得极有气势。两句分承山水,句式对仗,音韵砍截,与散行作结风味全殊。

  如果我们用盛唐绝句传统手法作对照,就会发现此诗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传统绝句注重音调的平仄谐调,句格的稳顺;而此诗有意追求拗调,首句全用平声字,给人以奇离突兀之感。二,传统绝句注重风调,追求一唱三叹之音,尾联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杨仲弘语),构成转合,即使用对结,也多采取流水对;此诗用“的对”作结,类半首律诗,诗意的转折在两联之间,结束的音调戛然而止。三,传统绝句注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纯写景的不多,而此诗两联皆分写山水。纯乎写景,却又并非无情。它通过奇突雄浑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取得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写景之中,读者能感到诗人对祖国奇异山川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相关阅读
1 杜甫作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赏析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杜甫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不久,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时所作。诗人忧国忧民、忠君、念家 【查看全文】

2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最全赏析及英文翻译

【作品简介】 《咏怀古迹·其五》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作者进谒武侯祠而追怀诸葛亮。全诗以议论为主,称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诗议而不空,句句含 【查看全文】

3 杜甫《北征》全文赏析

导语:北征这首长篇叙事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闰八月写的,共一百四十句。它象是用诗歌体裁写的陈情表,是这位在职的左拾遗向肃宗皇帝汇报自己探亲 路上及到家以后的见 【查看全文】

4 《潼关吏》杜甫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 【查看全文】

5 杜甫的的诗词全集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 【查看全文】

6 杜甫《对雪》全诗翻译赏析

对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名句: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这两句是借咏雪,写陈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