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行》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天宝十二载(753年)。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诗分三段: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最后写杨国忠的骄横。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讽刺含蓄不露,通篇只是写“丽人”们的生活情形,却正如前人所说的,达到了“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
《丽人行》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匎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還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赏析】: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 753年)春天(杨国忠于天宝十一载十一月为右丞相),旨在讥刺杨国忠兄妹骄奢淫乱的生活,曲折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这一切作者没有直接点出来,而是通过场面描写和情节叙述,让读者清楚地意识到,这正是艺术上成功之处。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从开头到“称身”是第一层次,泛写上巳日曲江边游春丽人之多,以及她们意态的娴雅,体态的优美,服饰的华丽。此诗本刺杨家兄妹,开头反从一般丽人写起,实际上丽人的服饰“金雀”、“麒麟”,已暗示非一般丽人所能服,这是诗家含蓄的作法。从“就中”到“要津”为第二层次。笔锋一转,点出虢国夫人与秦国夫人(也包括韩国夫人),因上文已盛言丽人的体貌服饰,所以这层就着重写饮食车马的豪华,以及明皇宠赐的优厚,趋炎附势者的众多。从“后来”至末句为第三层次,写杨国忠威势煊赫,炙手可热,并暗示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淫乱行为,末句用反跌法结出“丞相”的骄横,含意深远。
相关阅读
1 杜甫一生的八大打击
第一个打击,特考中的失败。 公元747年,唐玄宗举行了一次特考,下诏征集天下凡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杜甫以为展示才华的机会到了,高兴地去应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却不 【查看全文】
2 杜甫死因是食物中毒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在奔波。 虽然后世一提到杜甫,都将其与李 【查看全文】
3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一、说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 【查看全文】
4 杜甫文言文阅读翻译不了解《杜甫》这位诗人的朋友们,以下译文为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传译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他。 杜甫文言文翻译 原文 :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 【查看全文】
5 杜甫《高都护骢马行》全诗鉴赏《高都护骢马行》全诗比喻诗人自己困守长安的遭际和自己的才能襟怀,寄托自己施展抱负的愿望。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甫《高都护骢马行》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高都护 【查看全文】
6 《对雪》杜甫《对雪》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对雪》赏析: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