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简析

发布时间:2015-09-15 00:00

  原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

  【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译文:

  【其一】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其二】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简析: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组诗共两首,采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述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相关阅读
1 《望岳》原文 赏析

杜甫《望岳》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望岳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查看全文】

2 杜甫《哀江头》全诗译文、赏析

《哀江头》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描绘了长安在遭到安史叛军洗劫后的萧条冷落景象,表达了诗人真诚的爱国情怀,及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之情。 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 【查看全文】

3 杜甫诗词《绝句二首》(其一)的诗意赏析

《绝句二首》(其一)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赏析】: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 【查看全文】

4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 作者: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舍不得离开嬉戏着的 【查看全文】

5 《望岳》的颈联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关于《望岳》的颈联写的是什么?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只有细加推敲,才能理解作者的创意。否则 【查看全文】

6 杜甫《新安吏》诗歌鉴赏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 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 青山犹哭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