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1]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妇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进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赏析:
这是一首悲壮的诗章。婚礼刚刚完毕,新婚夫妇尚未拜见姑嫜,新郎却立即要奔赴战场出征打仗。诗中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她对爱情、对丈夫忠贞不渝,惟愿“与君永相望”;可是为了百姓的安康,对丈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丈夫“勿为新婚念”奋勇上战场。
相关阅读
1 杜甫典故
唐王朝,尤其是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无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王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 玄宗 【查看全文】
2 关于李白关山月的诗词鉴赏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韵译】 【查看全文】
3 杜甫的从容:穷困潦倒也不妨碍“穷开心”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个整天拉长了脸、痛苦地诉说国难民瘼的人。其实,这种认识是很不全面的。应该看到,他还是个很会拿自己的苦难生涯开玩笑、很会 【查看全文】
4 《剑门》杜甫剑门 杜甫 唯天有设险, 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 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 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 百万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 岷峨气凄怆。 三皇五帝前, 鸡犬各相放。 【查看全文】
5 《彭衙行》杜甫彭衙行 杜甫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 参差谷鸟鸣,不见游子还。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小 【查看全文】
6 杜甫忧患意识在诗歌中的体现杜甫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一、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格调 忧患贯穿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始终,渗透文学与文化的各个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