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梦李白·其二鉴赏

发布时间:2016-05-21 00:00

  导语: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梦李白·其二》

  作者: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释:

  1、楫:船浆、船。

  2、斯人:指李白。

  译文: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

  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

  你说江湖风波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

  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赏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叫人心碎!


相关阅读
1 杜甫《戏为六绝句》赏析

《戏为六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自幼好学,颇有政 【查看全文】

2 杜甫《绝句》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个特殊的课题,对于喜欢古诗的我,在讲课时当然偏爱讲古诗。一是因为古诗篇幅短小,记忆力日渐衰退的我容易记忆,二是因为古诗短短几句话蕴涵着多少情, 【查看全文】

3 《空囊》杜甫

空囊 杜甫 翠柏苦犹食, 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鲁莽, 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 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 留得一钱看。 杜甫诗鉴赏: 乾元二年(759) ,杜甫弃官由华州寄居秦州同 【查看全文】

4 杜甫诗词《恨别》的诗意赏析

《恨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杜甫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杜甫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全诗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 【查看全文】

5 杜甫诗词《绝句四首》(其三)的诗意赏析

《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 【查看全文】

6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一、说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