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悲陈陶》译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6-11-10 00:00

  《悲陈陶》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讲述的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的事情。

  悲陈陶⑴

  陈涛斜,在咸阳县,一名陈陶泽。至德元年十月,房琯与安守忠战,败绩于此。

  孟冬十郡良家子⑵,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⑶,四万义军同日死⑷。

  群胡归来血洗箭⑸,仍唱胡歌饮都市⑹。

  都人回面向北啼⑺,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

  ⑴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⑵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⑶旷:一作“广”。清:一作“晴”。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⑷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⑸群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血:一作“雪”。

  ⑹仍唱:一作“捻箭”。都市:指长安街市。

  ⑺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都人:长安的人民。回面:转过脸。

  ⑻“日夜”句:一作“前后官军苦如此”。官军:旧称政府的军队。

  【白话译文】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理慷慨阵亡。

  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当年十月,宰相房琯上疏唐肃宗,自请带兵收复两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房琯“高谈有余而不切事”,用兵以春秋车战之法,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此诗题注:“陈涛斜,在咸阳县,一名陈陶泽。至德元年十月,房琯与安守忠战,败绩于此。”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赏析】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相关阅读
1 赠花卿杜甫翻译和赏析

赠花卿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人寻味。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赠花卿杜甫翻译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查看全文】

2 杜甫《登高》的艺术特色浅析

杜甫的诗歌《登高》可以说是艰难苦恨、离乱悲愁的集大成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登高 朝代:唐代 作者: 【查看全文】

3 《佳人》杜甫译文和赏析

《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此诗讴歌的就是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 【查看全文】

4 杜甫《野老》诗歌鉴赏

野老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这 【查看全文】

5 杜甫《腊日》

《腊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 【查看全文】

6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盛唐一颗光焰万丈的巨星。这位一生忧国忧民、恪守儒家传统的诗人,以他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把个体人格化入广阔的社会人生,以他出自至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