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草堂

发布时间:2017-04-11 00:00

  草堂是杜甫在成都定居时的住所,是杜甫结束漂泊生活的标志,对杜甫的人生有着重大的意义。

  草 堂

  杜甫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剃榛芜。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阅读
1 杜甫的后世影响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千百年来成为诗人们的典范。时过境迁,到了20世纪,时代造成的个性的张扬使以杜甫为宗的观念永远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对杜诗的富有个性化 【查看全文】

2 杜甫诗词《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的诗意赏析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前期的作品,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天登慈恩寺塔写的。此诗通过登临高塔之所见所想,表达对政治时局的忧虑和感慨。全诗有景 【查看全文】

3 杜甫《寄韩谏议》翻译赏析

寄韩谏议注 【创作年代】唐 【作者姓名】杜甫 【作品体裁】诗 七言古诗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查看全文】

4 《曲江三章章五句》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 杜甫 曲江萧条秋气高, 菱荷枯折随波涛, 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 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 长歌激越捎林莽, 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 【查看全文】

5 《乐游园歌》杜甫

乐游园歌 杜甫 乐游古园崒森爽, 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 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 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 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詄荡荡, 【查看全文】

6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学设计

杜甫一生,多灾多难他身逢战乱,颠沛流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结合课文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并能够理解诗句基本意义。 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