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望岳的教学设计,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体会杜甫诗歌中包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通过欣赏诗歌,让学生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理解诗的意境,背诵此诗。
3、情感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远望──绵延高耸
近观──神奇秀丽 热爱
细看──胸怀浩荡、眼界开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登过泰山吗?站在泰山之巅,俯瞰群山,感受如何呢?唐代大诗人杜甫却另有一种感受。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望岳》。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
三、齐读本诗二遍(要求声音响亮,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讨论:
1、这两联“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2、这两联“望”的角度又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3、找出诗中的对偶句,分析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模仿着写两组对偶的句子。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五、课上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2、填空:《望岳》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背诵这首诗。
六、学习小结(学生自己归纳)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相关阅读
1 杜甫诗词《九日蓝田崔氏庄》的诗意赏析
《九日蓝田崔氏庄》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首联写强自宽解;颔联用典写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颈联描绘山水景物,在豪壮之中透着几分悲凉之气;尾联写沉 【查看全文】
2 杜甫《天末怀李白》古诗阅读答案附赏析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天末:天边。 君子:指李白。 憎:忌恨。 过:失 【查看全文】
3 杜甫诗词《江村》的诗意赏析《江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夏的成都,作者居住的草堂刚刚建成。作者便作此诗借景抒怀,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首联描写环境, 【查看全文】
4 杜甫《春夜喜雨》比较阅读答案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 【查看全文】
5 《泊岳阳城下》杜甫作品鉴赏《泊岳阳城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 【查看全文】
6 杜甫诗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