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杜牧借用一件前朝的战戟表达了自己对三国之争的看法,关于《赤壁》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方面,有那些特色呢?
赤壁
唐代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艺术特色
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诗文鉴赏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相关阅读
1 杜牧 《秋夕》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下面是杜牧的《秋夕》,随小编来看看吧。 《秋夕》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 【查看全文】
2 对杜牧《赤壁》观点评价引导语:杜牧虽也才华横溢,却没有施展的机会。《赤壁》这首诗既有历史的感慨,又有个人的抱负,这首诗中,杜牧对于赤壁之战的看法是对是错呢?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 【查看全文】
3 杜牧赠别的赏析赠别是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赠别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赠别原文 唐代:杜牧 多情却似总 【查看全文】
4 河湟杜牧引导语:《河湟》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旨在讥刺当时的统治者无心国事而只知享乐,表达自己对国家边防的忧虑之意。 河湟 唐代 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查看全文】
5 情致豪迈的天才诗人杜牧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可以堪称唐朝的天才诗人。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进士, 【查看全文】
6 杜牧七律艺术风格杜牧是晚唐重要的诗人,除了绝句以外,他的七言律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从俊爽和拗峭两方面具体论述了杜牧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 杜牧是晚唐非常重要的诗人,他和李商隐并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