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赠别》是杜牧惜别在扬州认识的名妓所作,第二首重在写惜别,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表现的感情很深沉、很真挚。
赠别二首 (其一)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阅读训练
8.本诗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被人赞为“无理而情深” ,结合诗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5 分)
9.请说明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其使用的妙处。 (6 分)
答案:
8.答案:明明多情,却说“总无情”,视为无理。诗人实际表达的是因爱的太深,无论怎样,都难以表现内心的多情,是为情深。相关诗句“唯觉樽前笑不成”。诗人想在对情人举樽道别时能强颜欢笑,宽慰情人,却始终挤不出笑容。送别时明明内心感伤,却说到“笑”且“笑不成”表面,表面好像“无情”,实际是因为“情至深”。(答出理解,给三分;结合诗句分析,给两分。)
9.答案:最后两句把蜡烛拟人化,妙处一:是将蜡烛的“烛芯”巧妙说成“蜡烛有心”;妙处二,是进一步把“蜡烛有心”解读成替人“惜别”之心;妙处三,是把蜡烛彻夜流淌的烛泪,说成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漫漫长夜的忧伤惜别也彻夜伤心落泪,妙处四,是借此巧妙而动人的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长夜不寐洒泪伤别。(答拟人一分,解读四分,4点说出3点就可得满分。)
杜牧文学成就
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相关阅读
1 赠别二首杜牧
导语: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赠别二首杜牧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赠别二首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 【查看全文】
2 《润州二首(其一)》杜牧杜牧《润州二首(其一)》挥洒自如,放纵不羁,在时空上和感情的表达上跳跃性极大。 【原文】 润州二首 其一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查看全文】
3 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引导语:杜牧诗文并佳,文最出名的便是《阿房宫赋》,这位著名的才子,曾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 话说小杜同学的名句我们今天 【查看全文】
4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寄扬州韩绰判官⑴ 青山隐隐水迢迢⑵,秋尽江南草未凋⑶。 二十四桥明月夜⑷,玉人何处教 【查看全文】
5 赠别二首其二杜牧阅读《赠别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小编整理的赠别二首其二杜牧阅读,欢迎查阅。 赠别二首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 【查看全文】
6 杜牧《阿房宫赋》阅读答案及翻译引导语:《阿房宫赋》是大诗人杜牧的名作,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这篇文章也是历来高考重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