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泊秦淮》阅读练习

发布时间:2017-05-08 00:00

  杜牧的《泊秦淮》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填空

  1、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重点句、词赏析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答: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朦胧冷寂的极淡雅的水边夜色图。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3、如何理解“隔江”二字?

  答:“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的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答:后两句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5、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答: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三、主旨(中心)提炼

  1、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全诗表达诗人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杜牧《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相关阅读
1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阅读答案

引导语:《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 【查看全文】

2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鉴赏

引导语:《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 【查看全文】

3 杜牧 赤壁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赤壁 唐代 杜牧 折戟 【查看全文】

4 杜牧 《沈下贤》

杜牧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下面是杜牧的《沈下贤》,随小编来看看吧。 沈下贤1 斯人清唱何人和2,草径苔芜不可寻3。 一夕小敷山下梦4,水如环佩月如 【查看全文】

5 杜牧赠别二首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这首古诗! 《赠 【查看全文】

6 杜牧《过华清宫》全诗鉴赏

《过华清宫》写的是唐玄宗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的古诗,这首诗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