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齐安郡后池绝句》通篇写景,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是黄州的郡名。
1说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何特色?(4分)
2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3“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句子意境悠远。请把此句展现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3分)
答案
1、这首绝句所写景物色彩丰富而明艳,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这首诗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菱、浮萍、蔷薇为静景,而鸳鸯浴水、夏莺弄花为动景,更有莺声千啭衬托静寂的环境,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答对一点给 2分)
2、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写出了诗人百无聊赖的情状,第四句而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之情。(3分)
3、要点与评分:抓住“微雨”,“红衣”。动词“看”“浴”等。2分,语言表达1分。
如: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后池)整天没有一个人来观赏。只有那池塘里的鸳鸯相看两不厌。它们扑打着池水,好像在清洗身上的红色衣裳。
二:
(1)这首绝句通篇写景,景中有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2分)
(2)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4分)
答案:
(1)此诗颜色多彩而又协调,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反衬手法。
(2)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百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映衬出看雨的孤独。
拓展阅读: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赏析
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诗人把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诗的首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和末句“鸳鸯相对浴红衣”,描画的都是池面景,点明题中的“后池”。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描画的是岸边景。这是池面景的陪衬,而从这幅池塘夏色图的布局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至于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虽然淡淡写来,却是极为关键的一句,它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四句诗安排得错落有致,而又融会为一个整体,具有悦目赏心的美感。
这首诗之使人产生美感,还因为它的设色多彩而又协调。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指出“摛表五色,贵在时见”,并举“《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为例。这首绝句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就整个画面的配色来看,第一句在池面重叠覆盖上菱叶和浮萍,好似织成了一片绿锦。第二句则为这片绿锦绣上了黄鸟、黄花。不过,这样的色彩配合也许素净有余而明艳不足,因此,诗的末句特以鸳鸯的红衣为画面增添光泽,从而使画面更为醒目。
这首诗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这是因为,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正道破了这一奥秘。
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三、四两句是全篇关目。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句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而其人最后心目所注却是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这对鸳鸯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必然使他见景生情,生发许多联想、遐想。可与这首诗参读的有焦循《秋江曲》:“早看鸳鸯飞,暮看鸳鸯宿。鸳鸯有时飞,鸳鸯有时宿。”两诗妙处都在不道破注视鸳鸯的人此时所想何事,所怀何情,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见。对照两诗,杜牧的这首诗可能更空灵含蓄,更有若即若离之妙。
相关阅读
1 杜牧《叹花》的由来
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留下很多著作,而根据后世记载,杜牧写下一首《叹花》,这首诗的来源是有故事的,我们来看看吧! 古诗《叹花》的由来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 【查看全文】
2 关于杜牧的资料引导语:大诗人杜牧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诗人,他留下很多千古名篇,那么,对于这位诗人,他的资料你知道多少呢?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 【查看全文】
3 杜牧的诗《金谷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园?引导语:大诗人杜牧曾作了一首诗《金谷园》,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那么,这里的金谷园,到底是个是什么样的园子?为什么杜牧如此惋惜呢? 金谷园 杜牧 【查看全文】
4 杜牧《泊秦淮》古诗赏析《泊秦淮》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诗词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言】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 【查看全文】
5 杜牧的赠别赏析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牧的赠别赏析,一起来学习吧! 一、赠别 唐代: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查看全文】
6 《题木兰庙》杜牧杜牧的《题木兰庙》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集中表达了郁结于木兰心中的凄楚与忧伤,可谓字字客中愁,声声女儿怨,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题木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