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贻杜牧原文和翻译

发布时间:2017-11-18 00:00

  自贻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体裁上属五言律诗。诗人借物自喻,抒发了对人生际遇的慨叹。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自贻杜牧原文和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自贻

  杜陵萧次君,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绘,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释】

  1 贻:赠送。

  2 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萧育,字次君,西汉汉元帝太傅、辅弼大臣萧望之子。因其父迁居杜陵,故称杜陵萧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元帝即位后,因才能卓著,拜为功曹,后出使匈奴。历冀州、青州刺史等职。平定扶风、南邯等地盗贼。

  3 迁:升职。萧育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

  4 “寂寞”句:典出扬雄《解嘲赋》:“惟寂惟寞,守德之宅。”

  指清净寂寞才是德行的根本。

  【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了赠送给自己。一个人如果到了需要写东西给自己来自我宽慰、排解的地步,那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孤苦和悲凉?仅诗题就已经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育自比。萧育也是官做得不大,也是频频去官,“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想来这位萧次君也曾经和年轻的杜牧一样充满了理想。遥想年轻的杜牧,也曾经很想“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但是后来呢?纵然胸怀天下,如今却连自己的生活也几乎顾全不了,从里到外,透出了彻骨的落魄和悲凉!

  自己虽然出身名门,满腹经纶,也曾经雄心万丈,但是却老大无成,时而居官僻壤,时而纵情歌酒,除了流播人口的风流韵事和艳美歌篇,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夸耀。“饰心无彩绘,到骨是风尘”,萧次君如此,昔年的老杜如此,回顾自己的大半生涯,又何尝不是如此?

  行笔至此,作者的思绪其实已经由远而近,由人而己,是为萧次君伤感,又何尝不是为自己呐喊?因此,结尾一句“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是对萧次君不幸命运的感喟,也是为难以掌控命运的自己哀伤:“自己如同布匹锦缎,只能任凭刀尺剪裁,又何尝有一丝的自由?”这一句,应该是古代落魄者的共同心声,凝聚了落魄不偶者共同的悲情,诗人借助萧次君的酒杯,所要浇的,恐怕是普天下失意者共同的块垒。

  和杜牧齐名的李商隐有一首《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这首诗借未及成才而成为盘中美餐的竹笋来抒发怀才不遇、有志难展的愤懑抑郁之情,倒可以和杜牧这首《自贻》相参看。而杜牧这首诗,由人及己,由远及近,将一种个性化的情绪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用笔思路委婉细腻、结语振聋发聩,很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遂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不朽。


相关阅读
1 杜牧《遣怀》

引导语:《遣怀》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 遣怀① (唐)杜 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②。 【查看全文】

2 《题木兰庙》杜牧

杜牧的《题木兰庙》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集中表达了郁结于木兰心中的凄楚与忧伤,可谓字字客中愁,声声女儿怨,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题木兰 【查看全文】

3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鉴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杜牧《赠别二首(其一)》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 【查看全文】

4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经典名篇。这首诗描述清明时节 【查看全文】

5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

杜牧的《赤壁》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 【查看全文】

6 杜牧经典《阿房宫赋》

引导语:《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散文,遣词用字无比华美,思想深刻见骨,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古文之一。 《阿房宫赋》原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