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 yú ):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参考翻译: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不在。
赏析: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
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娱)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
4.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鉴赏
5.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赏析
6.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7.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赏析
8.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歌鉴赏
9.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10.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材分析
相关阅读
1 王维山居秋暝的诗意
导语:山居秋暝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查看全文】
2 《鸟鸣涧》王维全诗鉴赏《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鸟鸣涧》王维全 【查看全文】
3 王维诗词《送梓州李使君》的诗意赏析《送梓州李使君》是唐代诗人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此诗选取最能 【查看全文】
4 鹿柴王维古诗拼音版导语: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20首中的第四首。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鹿柴王维古诗拼音版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lù zhài 鹿柴 wáng wéi 王维 kōng shā 【查看全文】
5 王维《画》《画》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 【查看全文】
6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释义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