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滩
王维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 浣纱明月下。
翻译:
我们能够看见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是白色的。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上洗衣浣纱。
赏析:
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何以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不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吗?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
前两句,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后两句,作者给白石滩添上了活动着的人物,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写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上洗衣浣纱。是什么把她们吸引出来的呢?不正是那皎洁的明月吗?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种写法,跟《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相类似。
此诗的意境跟《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近似,而与《辋川集》中那些清冷幽僻的诗作不同,它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赏析二:
王维的《白石滩》,描写了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优美,耐人寻味。
这首诗采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皎洁、明亮。“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夜色之中,为什么看得如此分明?这不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吗?唯有月明,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石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还清楚地看到生长水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可以用手成把成把地采摘了。值得注意的是“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可见月光之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成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前两句,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后两句就有人物的活动,使画面充满了生气。“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住水东水西的少女,趁着月色来到白石滩洗衣浣纱。是什么把她们吸引来的呢?不正是那皎洁的明月吗?这就通过人物的行动,又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种写法,跟我们学过的《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明月,很是相似。
王维的这首诗,写出了月光下令人陶醉的景色,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自然的纯真的美,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的纯真的美的追求。
相关阅读
1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全诗翻译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 【查看全文】
2 王维《终南别业》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作品注释 ①中岁:中年。 ②道:这里指佛教。 ③家:安家 【查看全文】
3 《鹿柴》王维《鹿柴》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zhi寨),是 【查看全文】
4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全诗翻译赏析《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劝慰友人落第的诗。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对友人科考落第一事多方给予慰藉和劝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使其觉得知音是极为重要 【查看全文】
5 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 【查看全文】
6 王维 老将行《老将行》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