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中》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2015-04-24 00:00

  山 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 “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相关阅读
1 王维《鸟鸣涧》翻译及赏析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 【查看全文】

2 鹿柴王维唐诗赏析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主要写了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查看全文】

3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查看全文】

4 王维的诗相思赏析

王维的相思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 【查看全文】

5 王维诗四首教学设计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以下是“王维诗四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 【查看全文】

6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 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