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诗鉴赏:
《竹里馆》描写在远离人烟的竹林深处诗人所感受到的天然乐趣。诗人独自一人,尽情地弹琴,时而发出长啸。在这幽静的竹林里,没有别人知道诗人的存在,只有天上的明月,将它皎洁的光辉透过竹叶射进来,洒落在诗人身上,给予诗人深情的慰藉。
这首诗也采用动静相衬的手法写景抒情。首句写静境,次句写动境,三四句也是一静一动,而愈见动中之静。与《鹿柴》、《栾家濑》等篇不同的是,本篇不着意写景,侧重写人,而且是描绘诗人的自我形象。
诗中以具有典型特征的清幽的月夜竹林为背景,将外物—— 幽篁、深林、明月与人的活动—— 独坐、弹琴、长啸有机地融合起来,传达出诗人超然物外、潇洒绝尘、悠然自得的情怀。尤其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两句,照应首句“独坐”二字,表现出了诗人与明月相亲相爱、肝胆相照的关系,同时也反衬了人世的冷漠。诗人与自然身心交融,合为一体,这就启迪我们:要摆脱尘忧俗虑,进入禅宗所推扬的“无念为宗”的心空之境,只能到清净幽美的大自然中去寻。意蕴深奇,语言浅易,可以说是妙绝天成的佳句。
日本汉诗学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精细地指出:
这首诗的前两句,暗用了魏晋之际诗人阮籍闻“苏门之啸”的故事和阮籍《咏怀诗》中的“起坐弹鸣琴”句意。并指出: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悠然弹琴,自得其乐,也很象陶潜。只不过陶潜弹的是无弦琴,而王维弹的则是有弦琴。《世说新语·栖逸》载有阮籍访苏门山隐者孙登,惊闻孙登长啸之声震荡山谷的故事。
诗中表达了王维对阮籍、陶潜的钦慕。他们还认为:
“结句还暗示着时间的变化过程。很可能诗人从白天就坐在竹林里享受那幽静的乐趣,一直坐到日暮圆月升空以后。全诗二十个字,描绘了一个高深莫测的天地。”(《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
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
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傭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竹里馆》王维》相关文章:
1.王维《竹里馆》
2.评论王维《竹里馆》
3.王维 竹里馆
4.王维的《辛夷坞》
5.《竹里馆》王维
6.王维《鹿柴》
7.王维《淇上送赵仙舟》阅读答案附赏析
8.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词鉴赏
9.王维《终南别业》
10.《桃源行》王维
相关阅读
1 王维古诗中的声音意象
王维诗歌中的声音意象丰富复杂,具体大家知道哪些呢? 何为意象?美国诗人庞德对意象做了如下的界定: 意象不是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情感的复杂经验,是一种 【查看全文】
2 王维山居秋暝的诗意导语:山居秋暝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查看全文】
3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唐诗赏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 【查看全文】
4 王维中秋佳节的诗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 【查看全文】
5 王维《汉江临泛》《汉江临泛》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 【查看全文】
6 关于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深密的竹林。篁(huánɡ),竹林。 长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