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
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
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
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
节旄空尽海西头。
王维诗鉴赏
《陇头吟》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题目又作《边情》,陇头吟:乐府横吹曲辞名。陇头:陇山一带,下有陇关,即大震关,处陕、甘两省,大致在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诗中主要讲述一位久经沙场的关西老将,曾屡建功勋。他的部下一个个封侯拜爵,领功受赏,他却无故遭到冷落和压抑,一直沉沦边塞。诗人抒写了老将内心深沉的悲哀,对他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于君王的赏罚不公以及朝廷政治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抨击。
全诗基调悲凉郁愤,具有撼人心弦的艺术力量。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关西老将,但诗人起笔偏偏不写老将,而是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
他初到边关,就渴望建功立业,在风清月白之夜登上戍楼,仰望太白金星,想从星象中探测战事的吉凶胜负,表现出他求战心切,渴望马到成功的壮志豪情,也说明他对军中的黑暗污浊一无所知,对功名继而抱着天真的幻想。开篇起势雄奇突兀。继而,诗人笔锋一转,表现老将月下闻笛的悲哀。在同样风清月白之夜,在这荒寒广漠的边关,他的心境与少年迥异。他没有临战前的兴奋,也没有浪漫的遐想。当戍边的“陇上行人”吹起呜咽笛声,他只是满怀愁绪静静地驻马聆听,伤心的泪水潸然而下。他为什么如此悲怆感伤呢?诗人用两句诗概括叙述了他的不幸遭遇。原来他身经百余战,麾下的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他却迄今未能得到升迁。诗人把“长安少年”和“关西老将”这两个看似无关的人物,并置于同一场景之中,使长安少年戍楼观星和关西老将驻马听笛这两个意象画面互相映衬,犹如电影的对比蒙太奇生出新意。人们会自然地联想:今日的老将正是昔日的少年,而今日之少年虽然满怀报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等待着他的却可能就是老将的不幸遭遇。其次,关西老将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不幸?诗中没有直接点明,却在诗的结尾用苏武的典故和老将相映衬。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在罕无人迹的北海边牧羊十九年,掘野鼠、摘草实为食,历尽艰辛,尽忠朝廷,以至节旄尽落,回朝后却只被授予典属国的低微官职。诗人引苏武与老将作比照,这就暗示关西老将的不幸境遇决非偶然的,而是千古以来志士贤人的共同命运。从而使诗的主题具有了历史的深度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诗人独具匠心地将苏武—— 老将—— 少年这三个人物互相映衬,对此,清人沈德潜说:“少年看太白星,欲以立功自命也。
相关阅读
1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画赏析
王维对自然美有着特殊的敏感,善于处理动和静的辨证关系,把握诗的意境。他的山水诗气象阔大、飘渺空灵、色彩丰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 诗与画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之间 【查看全文】
2 王维送别诗精选《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熊 【查看全文】
3 王维《鸟鸣涧》唐诗鉴赏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诗鉴赏 《鸟鸣涧》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诗人以娴熟精炼的笔法,重 【查看全文】
4 王维《送邢桂州》《送邢桂州》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送邢桂州》赏析: 这是 【查看全文】
5 王维《伊州歌》《伊州歌》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赏析: 伊州为曲调名。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 【查看全文】
6 王维诗歌的“落花”意象导语:维山水诗中的落花不同于中国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它受到佛源禅典的淫染,具有异质性。在诗人空观的审美关照下,落花超越了自然物的形质,以花体禅,花已非花,成为虚空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