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
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
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
佩声归到凤池头。
王维诗鉴赏
贾至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全诗是:“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杜甫、岑参、王维都曾作诗相和。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诗一开头,诗人就抓住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表现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在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警百官,称为“鸡人”。“晓筹”即更筹,是夜间计时的竹签。诗中以“鸡人”送“晓筹”报晓,渲染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说明宫中官员各司其职,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次第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诗人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唐代亦称蓬莱宫,因宫后蓬莱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表现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处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用以挡风遮日。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表现皇帝的骄贵。“兖龙”亦称“龙兖”,指皇帝的龙袍。“傍”字描摹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沐浴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诗人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铺陈和渲染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因此说“朝朝染翰侍君王”,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代指贾至。不说人而代以“佩声”,于“佩声”
中见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涵盖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表现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倍受赏识。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
相关阅读
1 王维的诗词诗句
1、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2、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3、独坐幽笙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5、为乘阳气行 【查看全文】
2 王维故事四则王维他一生经历曲折,青年时一举登第,后经历安史之乱,晚年沉醉于佛学。 少年胆识 王维很小的时候便很有胆识。相传,有一年,知县看到书上有记载说,当地大山里有一种石胆, 【查看全文】
3 王维《过香积寺》原文赏析《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查看全文】
4 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王维【引言】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他们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 【查看全文】
5 杂诗 王维《杂诗》简练而形象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抒发了主人公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下面一起来赏读一下吧。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 【查看全文】
6 王维诗词《送梓州李使君》的诗意赏析《送梓州李使君》是唐代诗人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此诗选取最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