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嵩山作》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
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王维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赏析:
开元二十二年(734)秋,诗人辞官归隐嵩山。沿途欣赏了秋日美丽的风光。观暮鸟归还而坚定对归隐的决心,因为见到秋日荒城古渡的萧瑟而倍感落寂低沉。诗人唯觉只有归隐才能保持自己的高洁,低落的情绪又归于平和。这细微心情的变化和沿途见到的风景紧密联系,可谓景情交融。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首联写自己归隐出发时的情形,表现了诗人准备归隐时悠闲安适的心态。清清的流水围绕着茂盛的草丛。这句诗写诗人所见,接下来的内容写了诗人自己的感受:车马悠闲得走在行进的路上。这一句照应题目中的“归”字。车马怎有“闲闲”的感觉,这不过是诗人内心感受的一种表现。诗人决心归隐,远离那官场的是是非非,不禁顿时觉得悠闲自在,轻松自由。
颔联运用拟人手法托物寄情,写自己归隐的决心。诗人归隐之心如滚滚东流之水一去不回,又如禽鸟归巢之心日暮知归。诗人自己感觉到这也正到了自己要归隐的时候了。既表明了自己归隐时的坦然,又表自己归隐的决心。这句诗化用了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方面用诗中的意境表示自己归隐之心,另一方面表达自己决心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诗句中暗示了自己对仕途的失望和对当时现实的厌倦。
颈联以情寓景,借景抒情。荒城、古渡、夕阳、秋山,这些具有萧瑟共性的景物,好像突然触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自己对前景的失望和对官场的厌倦更加的沉重了。尾联承接前面的感情趋势,交待自己决心到嵩山安家落户,归隐谢客。迢递,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这里暗示诗人从此与世隔绝,不问世事。闭关,不仅有关门的动作,还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到这里为止,诗人那稍稍起伏的心情又转为平淡。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的变化。在归隐的途中,诗人面对一片秋景,写诗抒怀,显示出诗人归隐的闲适,也表现了他归隐的决心。虽然秋色也曾一度使他感到了凄清,但很快他就调适过来,趋于淡泊恬静。诗人面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这也正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本来闲适的心情为何见到了萧瑟黯淡的景物而感到凄凉的原因。整首诗没有任何修饰,随意写来,情真意切,平淡自然,不着痕迹。
相关阅读
1 王维 新晴野望
《新晴野望》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赏析: 这是 【查看全文】
2 王维《羽林骑闺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蝶》作品介绍 《蝶》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73首。 《蝶》原文 蝶 作者:唐·李商隐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昭 【查看全文】
3 王维《终南别业》翻译及赏析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 【查看全文】
4 王维唐诗《齐州送祖三》赏析《齐州送祖三》是唐代诗人王维为送别友人祖咏而创作的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该诗的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版本一 齐州送祖 【查看全文】
5 王维《过香积寺》赏析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韵译】 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数里, 【查看全文】
6 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古诗原文赏析古诗《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年代:唐 作者: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作品赏析 【注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