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王维作为盛唐山水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其语言的高度清新洗练,诗歌意境的空灵、深远,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意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巧妙将诗作与美景融为一体,深具禅意。
维是盛唐时期最伟大诗人之一,上承陶渊明,谢灵运,开唐山水田园诗的先河。善于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应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在山水田园诗方面颇有造诣。同时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宏伟壮丽,或者是边疆塞外的壮阔荒寒,还是小桥流水的幽深静谧,都能准确地塑造出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大致以四十岁为界。前期“济人然后拂衣去,告作徒尔一男儿”,而后期随着社会腐败,政治黑暗,作者的济世之志受到压抑,创作才情受到限制,高昂的意志渐趋衰弱。因此,他退隐田园,躲避现实,借山水田园的美景排遣苦闷,成为王维主要的生活方式,有着“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的心境。
王维的退隐并不同于陶渊明的退隐,陶渊明是厌憎官场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真隐士生活。而王维则是半仕半隐的生活状态。即便如此,王维的诗歌仍然透露出隐居者超凡脱俗的境界,他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的地位。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创作的诗作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的诗境。在众多山水诗中,也多用以一“空”字来表达作者一种安逸闲适的隐者情趣。王维在辋川闲居时,创作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用“空”字来形容山,实指环境的寂静空旷,但是山林幽静,与人和鸟兽的动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进一步的表现山林之清幽,胜似桃源仙境,意境开阔。同时,“空”字也是诗人清幽静穆胸怀的抒发。后期的诗作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砦》),同样是以“空”来描绘山,寂静的山林中不见一人,唯独听见人的声音。句中用一“响”字来写山林之静,清幽绝俗,而“空山新雨后”中的“空”不见人声,却处处传达着抒情主人公的气息。
王维以“空”来写景,以达情,创造出诗歌中空灵优雅的境界。除此之外,王维诗歌中的意向也是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的雨,经过王维的点化,或清新,或离愁,或饱含深意,给人呈现出不同的美。在他的山水诗歌中,有飘洒着清新灵动的雨。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寂静的空山中的雨,多了那一份清新之美,在这寂静的空山中,因为有了这灵动的雨,整幅画面也变的生动起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清新的雨是草更绿了,花更艳了;“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芊肥”(《田家》),夕阳下的雨充满了灵性,让石榴也咧开了嘴。王维诗中的“雨”,总与大自然的万物相融合,使整个画面生动活泼起来。还带有绵绵的愁绪,或浓或淡的雨。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清晨被雨水洗礼过,使空气变得更加湿润,尘土不扬,但在诗人心头却因离别而烘染出一种淡淡的离愁;“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轻轻地秋风吹动着袅袅炊烟,烟雨朦朦,营造出一种蕴含着忧思的意境;“晓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待储光羲不至》),诗人坐等友人,渴望与他见面,可是晚钟已经响起,诗人已经等待了一天,但是友人未至,这时,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夜幕降临,诗人等了一天却未果,而此时雨又在若有若无地降落,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景色,创造这种潮湿阴暗又寂静的环境和氛围,诗人的愁绪也犹如喷泉一般涌现。 王维移情于物,把大自然的雨赋予了灵动的色彩,具有了人的思想,使雨非大自然的雨,而具有更多灵动的情思,构成了一幅“别是一番滋味”的烟雨图,从而也使得诗的意境更为深远。
除此之外,王维的诗中大多选用“白云”、“落日”、“空山”、“明月”、“流水”等意象来表情达意,其中以“山”和“月”意象融合的诗最多,这类诗歌的意象融合的意境更加清幽,情感更丰富,诗歌也具有深广的意蕴。如:“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山中送别》),这首诗可以说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把朋友离别后的想念,平淡中给人留下余韵,留给世人的是漫漫长夜和独守草舍的寂寞。“山中”和“日暮”点名环境,说明时间,实写了友人的离别之思。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产生了一种无限的意境美。
对于山水田园的景色特征的捕捉,自然精炼语言的运用,“山”与“月”意象交织所体现出的组合美,如同使人进入画境一般,感受诗歌的层次美和动态美。如“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秋后的傍晚,雨水过后,空气清新,群山如洗,又是另一番澄澈的清丽之景。诗中“空山”、“明月”是静态的,淙淙的流水更衬出环境的寂静,它是以喧衬静,动静结合,这比单独写静态的事物更富有诗意。而且诗中以有人、有声来衬 “空山”,更能营造出一种空灵、洁净的世外意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这首诗,“桂花落”、“月出”、 “鸟鸣”,打破了宁静的环境,更突显出了山中的幽静和生机。如此的清静和深幽,正是诗人理想境界的追求,用自然美来展现自己对理想环境的追求。
继承了魏晋之风的唐朝,佛教文化也变的十分盛行,这使身处盛唐的王维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尤其是退隐后更是追求着深刻的禅境,在佛理中寻找精神上的快乐,追求自由空灵的自由世界,所以他的诗歌中常体现着佛家的意境。
相关阅读
1 王维《渭川田家》古诗原文释义
古诗《渭川田家》 年代:唐 作者:王维 斜阳(一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一作僮仆)。 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一作立)。 相见语依依。 【查看全文】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导语:唐代大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查看全文】
3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特点,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表现手法。 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 教学重点: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 【查看全文】
4 王维《秋夜独坐》注释翻译与赏析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 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学无生。 译文: 独自坐着悲伤双鬓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将近二 【查看全文】
5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学反思第一篇《使至塞上》教学反思 1、整体感知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诗歌朗读背诵的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背诵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研读与赏析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品 【查看全文】
6 王维描写边塞月亮的诗王维,我国著名边塞诗人,他留下了许多边塞诗的传世佳作,让我们感慨同时也让我们到现在都欣赏那种边塞的唯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描写边塞月亮的诗,我们一起来看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