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唐诗《偶然作(之六)》

发布时间:2016-08-10 00:00

  王维《偶然作》抒写了一种大彻大悟、无悲无喜的宁静淡泊之心。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维唐诗《偶然作(之六)》,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偶然作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

  【赏析】

  王维《偶然作》共存六首。这首诗写“老”态、“懒”意,抒写了一种大彻大悟、无悲无喜的宁静淡泊之心。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随着时间的飞逝,诗人已经连赋诗的热情也没有了,只有衰老的感觉时时伴随着自己。王维早年积极从政。张九龄贬荆州,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以后,王维对现实极为不满,但又无力反抗,因而长持斋戒,结庐辋川,与道友“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旧唐书·王维传》)。

  安史之乱后,他曾被迫以伪署。乱平,因曾赋诗怀念朝廷获免,责授太子中允,但从此他又带上了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心境也更为枯寂,因此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对人世也更淡漠了。这就是诗人“懒”的主要原因。这两句诗出语平淡而感慨深沉, “惟有”二字含“无可奈何” 、别无选择之叹。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宿世”,意指前世;王维一身兼长诗画,当时便有“天下文宗”(代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当代诗匠”(苑咸《酬王维并序》)之誉。《纯全集》盛赞其“文章冠世,画绝古今”。但王维并不在乎这些虚名,他只是把它他们当作一种“积习”的泛起、创作冲动的流露:“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余习” ,语出《维摩诘经》: “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本指前世积淀下来的不能改变的东西。这两句诗说的是:

  我不能改变前世的习惯,吟诗作画只是偶尔被世人知晓。

  诗人名维字摩诘,取自佛经,乃菩萨名,其义为净名。但“不能舍余习”,即有违经义,因此说:“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然而明知不应为而为,这实际上是出世与入世的内心矛盾的反映。王维虽然皈依佛教,但同时还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诗人啊。

  这首诗富于禅味。“宿世”、“前身”是以禅语入诗;“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是以禅理入诗;“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则是以禅趣入诗。诗人以禅入诗,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真谛的直接探索与感悟,诗人以坦然的态度、平淡的语调表现出对生活的理解,感伤的低吟中渗露出彻悟之感。

  这首诗的语言达简淡朴素之极致,娓娓道来,与全诗格调相一致。


相关阅读
1 王维《送别》古诗赏析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注释: 饮君酒:劝君喝酒。 何所之:去哪里。 归卧:隐居。 南山陲:终南山边。 君言 【查看全文】

2 王维诗《观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本读懂诗歌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2、鉴赏《观猎》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主动探究。 2.了解边塞诗常见的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 【查看全文】

3 王维轶事:临终自如

王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转尚书右丞。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晚年长斋。不衣文彩。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 【查看全文】

4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赏析

《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维的五言律诗。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 【查看全文】

5 《鸟鸣涧》王维

《鸟鸣涧》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唐诗赏析: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 【查看全文】

6 王维鸟鸣涧原文及赏析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鸟鸣涧》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