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孟浩然送别王维写的诗。欢迎阅读!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
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
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诗鉴赏:
第一联写落弟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
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露了诗人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愿理会,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出自《离骚》本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比喻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决定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表现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出诗人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郁,充满了怨愤之情。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说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现了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给全诗带来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
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正是因为认识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诗人看来归隐是惟一应该走的道路。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这首诗不事藻饰,语句平淡,近似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相关阅读
1 王维诗《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 【查看全文】
2 王维《竹里馆》诗歌鉴赏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查看全文】
3 王维诗词《秋夜独坐》的诗意赏析《秋夜独坐》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首联写诗人深思与悲哀的神情和意境:秋天雨夜、寂静无人,诗人独坐在空堂苦苦思索。领联紧承首联,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描写环境 【查看全文】
4 王维详细资料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 【查看全文】
5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唐诗鉴赏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葘。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诗鉴赏 【查看全文】
6 王维的送别诗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