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凉州词王之涣拼音

发布时间:2016-09-26 00:00

  拼音有助于我们朗读。而在王之涣这首诗《凉州词》拼音是怎样的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古诗凉州词拼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凉州词二首·其一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相关阅读
1 登鹳雀楼原文赏析 王之涣

著名的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也展现了诗人王之涣的积极人生观。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登鹳雀楼原文赏析,欢迎阅读!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查看全文】

2 中班登鹳雀楼新唱教案

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不需要做太深层次的讨论,只要明白诗中所表达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就可以了。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 【查看全文】

3 有关王之涣的诗大全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1、《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凉州词》 (一) 黄河 【查看全文】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朗诵

《登鹳雀楼 》中的画面的非常有广度以及深度,表现了诗人王之涣不凡的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 【查看全文】

5 王之涣的朝代

对于诗人王之涣的诗作,人们非常的喜爱,而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登鹳雀楼》这篇而经典诗作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王之涣的朝代,欢迎阅读! 王 【查看全文】

6 王之涣《登鹳雀楼》译文浅析

诗歌,作为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一门艺术,一种美。诗歌翻译,是创造美的艺术,除了语言转换外,更注重传递原诗的意境和韵味。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登鹳雀楼》译文评析,欢迎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