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 出塞 赏析

发布时间:2016-10-12 00:00

  王之涣写的古诗《出塞》是千古传诵的名作,描写了边境的险境,以及战士们的艰苦。

  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出塞》赏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 “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 《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相关阅读
1 登鹳雀楼的幼儿教案

《登鹳雀楼》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2.学习 【查看全文】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ppt

导语:历代文人雅士,都为鹳雀楼写下不朽的诗篇。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被人们广泛的流传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登鹳雀楼,欢迎阅读!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查看全文】

3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

王之涣《凉州词》的原文是怎样的呢?王之涣《凉州词》历来无不被文人交口称赞。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所写的诗作《凉州词》的原文,欢迎阅读!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黄河远上白 【查看全文】

4 描写王之涣黄河的诗句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王之涣黄河的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描写王之涣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查看全文】

5 王之涣名篇赏析《送别》

导语: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下面是王之涣名篇《送别》的原文及赏析。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译文】 春风中 【查看全文】

6 凉州词王之涣原文

导语:《凉州词》原文是怎样的呢?《凉州词》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是诗人王之涣所创作的家喻户晓的边塞诗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凉州词》,欢迎阅读! 凉州词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