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词王之涣翻译

发布时间:2016-12-06 00:00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这句经典的诗句是出自诗人王之涣的《宴词》,抒发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宴词》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译文]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鉴赏]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令人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畎音quǎn,田间小沟),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诗人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登鹳雀楼》这篇而经典诗作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圭爵,酷嗜闲放。”。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1]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关阅读
1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及赏析

凉州词是王之涣的名篇古诗,通过对凉州的感慨,表达自己的豪迈感情,下面是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及赏析,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首诗吧!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及赏析 凉州词(其二) (唐)王之 【查看全文】

2 凉州词 王之涣意思

《凉州词》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唐朝的繁荣,这是诗人王之涣非常自豪的事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凉州词》意思,欢迎阅读! 凉州词 作者:王之 【查看全文】

3 王之涣凉州词翻译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一】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 【查看全文】

4 王之涣的轶事典故

导语: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的轶事典故, 【查看全文】

5 凉州词赏析 王之涣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首词-《凉州词二首》 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查看全文】

6 《送别 》王之涣 唐诗赏析

导语: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经典唐诗送别! 杨柳东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