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王之涣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11-30 00:00

  名人故事:王之涣

  王之涣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钻研学问,精益求精;写作诗文,落笔惊人。他死后,靳能为他所作的墓志铭说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他年少时,喜欢游历,结交当时一些著名诗人。尤其与王昌龄、高适来往密切,视之为知己。

  一日,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这个地方饮酒论诗。当时,有几名歌女也被叫来歌诗助兴。王昌龄首先提议:“我们几人在诗坛上也算小有名气了,但没有分出名次。今日可以听歌女都唱谁的诗,谁的诗被唱得多,谁就是第一。”一位歌女光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又一歌女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高二人都喜形于色。王之涣说:“这两个歌女都是唱的下俚之曲。”

  说着指着一位最漂亮的歌女说:“且听这位所歌何人?”果然檀板一响,宛转的歌喉悠然而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凉州词》。歌女又唱了两首绝句,都是王之涣的作品,三人相视大笑。王之涣开玩笑地说:“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几位歌女知道原因后,连连拜谢道:“肉眼不识诸位诗仙。”

  王之涣不仅蜚声诗坛,而且也是一位清官。他在河北文安县当官期间,秉公办案,为民除害;光明磊落,毫无媚骨;还动员县城财主,集资办学,兴教育人,兴建了一个四梁八柱,十间大瓦房的“义学堂”,至今传为佳话。

  王之涣生平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圭爵,酷嗜闲放。”。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大全

2.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3.名人故事有哪些

4.中国名人故事:刘应启 百岁老红军“一生的长征”

5.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6.名人小故事50字

7.世界名人故事大全

8.世界名人故事

9.名人故事100字鲁迅

10.世界名人故事三篇


相关阅读
1 送别王之涣译文

这首王之涣所写的送别小诗《送别》,虽然只是二十字,但是全诗感情真挚,透露着依依惜别的深情。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送别译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送别 作者:王之涣 杨柳东风 【查看全文】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ppt

导语:历代文人雅士,都为鹳雀楼写下不朽的诗篇。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被人们广泛的流传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登鹳雀楼,欢迎阅读!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查看全文】

3 登黄鹤楼王之涣全诗

《登鹳雀楼》是唐朝文学家王之涣所写,为著名的诗作之一,表达诗人王之涣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的精神。 《登鹳雀楼》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查看全文】

4 《凉州词》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它是千年文化的积淀。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祖国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正是这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 【查看全文】

5 古代诗人简介: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 【查看全文】

6 王之涣《凉州词》拼音

王之涣的《凉州词》拼音是怎样的呢?了解《凉州词》拼音,是学习古诗王之涣《凉州词》的前提。《凉州词》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凉州词》的拼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