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凉州词》成为传世的经典的边塞诗,写塞上的孤城,也展现了祖国的山川的雄伟气势。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古诗凉州词译文,欢迎阅读!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一】
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译文二】
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詩吹不到的啊!
【注释】
凉州词:原题二首,此其一。凉州词,即凉州歌的歌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远:一作直。
孤城 :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仞 : 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 : 古代的一个民族。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知识扩展:《凉州词》扩写
在辽阔的高原上,周围尽是黄土,黄河奔腾而来,远远望去,黄河如同一条黄色的巨龙,从遥远的天边顺流而下,就如同从白云中流淌下来的一样。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在它的周围尽是极高的山,这些山就如同围墙一样,把城市与外界隔离开来。
城中大部分都是戍守边疆的士兵,他们没有感受过朝廷的关爱,家人的关心,他们每天都在像打仗的事,可是他们更想念家乡啊!
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折杨柳》的曲调,听着悲哀的调子,看着四周的景色,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让人更感到一种悲壮、凄凉之情。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难道只是春风吹不到这里吗?长安城里的官员每天过着富裕的生活,而那些士兵却过艰苦的生活。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托别情也不可能了,这怎么不让人更伤悲。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你不要怨,而是怨了也没有用.
相关阅读
1 王之涣的简介和故事
导语:王之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6首。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 【查看全文】
2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赏析“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武威市。《晋书 地理志》:“汉改雍州为凉州”,《乐苑》:“凉州宫词曲,开元中,西凉都督郭知运所进 【查看全文】
3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一、引入,解题,了解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母亲河。 师:板书母亲河。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她无私地哺 【查看全文】
4 诗人王之涣的诗集王之涣,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六首,其中《 【查看全文】
5 凉州词王之涣的诗意王之涣的凉州词主要描写了什么情景呢?全诗洋溢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查看全文】
6 宴词全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之涣王之涣写的《宴词》描绘了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诗篇。全诗如下: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译文 长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