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出塞日语

发布时间:2017-01-19 00:00

  导语:王之涣的诗歌出塞被翻译成日语是怎样的呢?“诗”本是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而经过日本人的二次创作,诗歌变得非常的独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的出塞日语,欢迎阅读!

  日本各地有许多“诗吟会”,他们不仅诵读日本传统的和歌、俳句,也包括“汉诗”。“诗”本是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在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对其读音和韵律等进行了二次创作,并广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日本学生也会诵读一二。“汉诗”可以说是日本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 黄河遠く上る 白雲の閒

  こうがとおくのぼる はくうんのかん

  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片の孤城 萬仞の山

  いっぺんのこじょう ばんじんのやま

  羌笛何须怨杨柳, 羌笛何ぞ須いん 楊柳を怨むを

  きょうてきなんぞもちいん ようりゅうをうらむを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光度らず 玉門關

  しゅんこうわたらず ぎょくもんかん

  注释: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译文: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

  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

  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

  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

  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相关阅读
1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附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 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诗歌前两句 【查看全文】

2 王之涣写的的诗句

导语:王之涣诗名,不但后世万分景仰,即他在世时,便已声震海内。他常与王昌龄、高适、崔国辅、畅当等名诗人交游,所作之诗“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 【查看全文】

3 王之涣 宴词赏析

这首诗耐人玩味,给了人们一些人生的启迪,而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这首写于 【查看全文】

4 王之涣关于黄河的诗

王之涣写关于黄河的诗《登鹳雀楼》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在《》中,诗人王之涣向我们展现了澎湃的黄河景象,以及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 【查看全文】

5 描写王之涣黄河的诗句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王之涣黄河的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描写王之涣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查看全文】

6 王之涣登鹤雀楼草书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登鹤雀楼草书,欢迎大家阅读,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王之涣登鹤雀楼草书赏析,了解诗人王之涣的为人。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