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王之涣全诗原文

发布时间:2017-10-03 00:00

  凉州词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凉州词王之涣全诗原文,欢迎参考借鉴。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

  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羌: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a href='https://wenxue..com/zawen/' target='_blank'>杂文廖郎?/p>

  ⑥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作者】: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太原)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在当时"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传世仅六首。【注释】: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音凄苦。

  【赏析】: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相关阅读
1 王之涣的凉州词解释

导语:在诗歌《凉州词》中,诗人王之涣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抒发了边疆将士思念故乡的情感。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的《凉州词》解释,欢迎阅读! 凉州 【查看全文】

2 送别诗唐王之涣

唐代送别诗非常的繁荣,其中,王之涣所写的送别诗《送别》家喻户晓,表达的是离别的愁绪的感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唐代王之涣《送别》,欢迎阅读!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 【查看全文】

3 鉴赏王之涣《登鹳雀楼》

导语: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是古今传诵的名作。前二句写诗人所见,描绘了登临鹳雀楼所看到的壮阔雄浑景色,豪放雄劲,气势磅礴,形成了一幅粗犷明快、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后 【查看全文】

4 唐诗登鹳雀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是诗人王之涣的佳作,在《登鹳雀楼》中,反映作者王之涣运用对仗的技巧是十分成熟,文学功底深厚。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查看全文】

5 《登鹤雀楼》习题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 【查看全文】

6 《登鹳雀楼》的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 小学语文版语文教材根据母语的习得规律,体现学习语言是主体能动把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针对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