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课堂上玩东西怎么办?


班里有两个孩子,性格有点相似。遇到不顺心的事时,爱放声“啊啊——”哭。也曾问过他们的妈妈,告知在家里他们也是这样的,道理讲了一箩筐,好话说了一大堆,照哭不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毫无起色。

那天刚上课,我就看到徐子航的手一直在动,手里不知拿的什么。为了不耽误他听讲,为了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我轻轻地走到他身旁,看到他桌子上有一只被拆得支离破碎的自动笔,原来罪魁祸首是这支已坏的自动笔呀!我分明看到这支笔已没有修好的意思了。为了不分散其他孩子的注意力,我不动声色地拿起笔就走,妈呀,不好了,捅了马蜂窝了!只见徐子航俩胳膊往桌子上一放,抬着的头迅速地趴在了胳膊上,那速度比火箭起飞还快100倍,随即,“啊——”的哭声便从桌子底下往上窜开了,孩子们有的看着我,有的看着他,有的看看我又看看他。

“怎么办?他妈妈告诉过我遇到这种情况,吵嚷是行不通的,越吵他哭得越起劲儿,有时恨得把他一个人丢到那儿,让他哭个够。现在是上课呀,怎么办?怎么办?”脑子在转,眼珠在转,转到和他性格相似的刘昊天身上。“徐子航,你看看刘昊天长大了一岁,爱哭的毛病就改了好多,你也长大了一岁呀!”没效果,启而不发,我说我的,他哭他的。“如果你担心待会儿写字时你没笔的话,薛心怡(她的同桌)把你的笔先借给他一支。”此招又失灵,趴着的头没抬起来,哭着的声音没停下来。“如果老师不拿走他的笔,他就会一直动那支笔,这样就会影响他听讲。大家说,我这是害他,还是为他好呀?”“为他好!”全班学生齐回答。徐子航的头动了一下,哭声好像没了。“徐子航也知道老师是为他好。大家看,徐子航抬起头——,不哭了。”徐子航果然抬起了头,虽然脸上还有小泪珠,但是已没了怨气。

让孩子们知道你的所作所为是为他们好,然后,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井井有条!

这是几年前,我处理的一件学生上课玩东西的事情,当时也是比较棘手的,不过最后还是很好地收场了。

近段时间,我看的是孙浦沅老师的《美丽的教育》,它是写给年轻班主任的一本书,值得广大班主任和热忱于教育事业的年轻同志阅读。


最近几年,上课玩手机的学生非常多,作为老师该怎么办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经历~

孙老师年轻的时候,看到学生上课玩与学习没有关系的东西,总是很生气地批评一顿,如果学生再犯,她就给没收了,更有甚者,当场毁掉。看来,孙老师也是年轻气盛呀!后来,她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于是,后来她再发现学生上课玩东西,就提醒他收起来,或征求他的意见,对管不住自己的学生,可以和他商量,能否把东西暂且放在老师那儿,放学再拿回家。因为,孙老师认为学生上课玩的东西肯定是他非常喜欢的东西,或者是非常吸引他的东西,在孩子眼里是“宝贝”,老师没收或者毁坏了,他都会心疼的什么也干不下去。做老师的,要处处为孩子着想。

现在,我的做法和孙老师的大同小异,发现学生上课玩东西,我就提醒他收起来,如果他还玩,我就拿过来,放到讲台上,提醒他接下来认真听讲的话,下课就可以把东西拿走。这样做,学生还是愿意接受,并认真听讲的。等到下课,我就让孩子真的把自己的东西拿走,并再次告诉他上课是不能玩的。

表面上看是相同的,但有一点是不一样的。孙老师对待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是“和他商量,能否把东西暂且放在老师那儿,放学再拿回家。”我的做法是直接从他手里拿过来,不管他愿意不愿意。这是不是一个尊重学生的问题呢?其实,只要有一点爱心的老师,在心里都是尊重学生的。但,孩子是天真的,童言无忌,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如果老师和他商量时,他回答不行,老师该怎么办?再者,全班有几十个学生呢,为了这一个孩子是否耽误大家的时间了?如果有两个孩子上课玩东西呢?

很喜欢孙老师培养孩子们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形成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班风。

孩子之间闹别扭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凡两个孩子之间闹点别扭,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在其他孩子眼里,都是大事。他们会望眼欲穿地瞅老师的身影,盼着老师的到来,一旦看到老师,便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向老师,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老师一头雾水,快速进到教室,看到闹别扭的两个孩子,询问事情的经过。此时,闹别扭的两个孩子会首先说出“我没有动他,他就……”或者说出“我没有说他,他就……”,他们会抢着诉说、抢着强调自己没有过错,有错误的全是对方。这样,老师也弄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只是看着他们一个比一个委屈,一个比一个难受,老师是又心疼他们,又生气他们的不谦让,不容忍。等老师费劲理出点儿头绪时,已经过去好半天了。两个孩子还都处于委屈难受气愤状态。老师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也很生气。处理时,对他们也没有好语气。真乃是“费时、费力,效率低,效果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里给孩子们讲道理,让他们珍惜坐在一个教室里的缘分。希望两个人闹别扭,老师询问时,先找出自己不对的或做的不好的地方。知道自己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就不会那么理直气壮地指责对方了;知道自己做的不对,就诚心诚意地向对方承认错误,说声“对不起”。知道自己做的不对,老师再说什么就容易听进去了。老师也能从他们的互相道歉声中,听出事情的来龙去脉。看着两个孩子能真诚地自我剖析,互相道歉,老师也感到欣慰,便会心平气和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很欣赏并践行着孙老师的法宝:引导老师、家长特别注意欣赏和赞扬孩子身上的优点。她说:“老师在班上常说什么、常做什么,对集体舆论起着导向作用。你常常看到同学们的长处,常常强化这些地方,同学们的情绪就会是愉快和稳定的。”

家长会上,我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记录本,记录孩子的表现。告知家长可以天天记,也可以一周记一次,记录孩子好的表现,写出鼓励孩子的话,让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提醒家长夸孩子的时候,要说出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他哪方面做得好,是怎么做的。比如夸孩子写字好时,不要简单地说“你写得真好。”可以这样说:“你写的字又工整又干净,真漂亮。”这样,孩子就知道了写字的基本要求是工整、干净。记录后要给孩子读一读,孩子心里美美的,会喜欢优秀的自己,会越来越优秀的。

赞扬,或者说符合儿童心理的表扬,对一个孩子来说能起到很大的鼓舞和激励的作用。

孙老师用43年教学生涯中的一个个小事例,谱写了一部饱含深情的教师手记,刻画出令人动容的师生情深,展现了爱对于教育的力量。爱使她苦中有乐,爱使她不断学习,爱使她多才多艺,爱使她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深爱着教育、很爱很爱我的学生,但有时候面对状况百出的淘气包,我还是不能做到心平气和,会生气、会抱怨。光有爱,没有方法,行吗?方法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反思自己处理事情的做法,研究优秀教师的成功事例,分析哪里成功,思考为什么成功了。

爱是前提,在爱的基础上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让自己成长成长再成长!让教育美丽美丽再美丽!

原文:课堂上学生玩东西怎么办——读书笔记

作者: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