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年节的作文1000字


征文一:风舞青春梦回规划

二十几年前,有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踏上了一片一穷二白的土地,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在那段经济萧条、环境恶劣的岁月里无私的放射着才华、热情和无尽的希望,那是当时最美最美的风景啊!而这风景的名字就叫青春。

当信念的烈火铸造了理想的丰碑,当心灵的渴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当丰功伟业拔地而起,而青春却悄然走了。

那一代人在这片土地上倾尽所有,任时光在脸上刻下道道皱纹,任重担压弯健美、挺拔的背梁,任劳累和责任感掠走了美貌与健康,但留下了无数叹为观止的工程掘起。于是,图纸张张纪录了呕心沥血,亭台楼阁印证了精疲力竭,繁盛都市昭示了他们青春的骄傲。

回首来时的足迹,已被笔直的水泥路覆盖,回首曾经的拼搏,总会发现鲜花与掌声相伴。

当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移交他们钟爱一生的规划大旗,当他们用坚韧的情感去培养他们当年的影子,当他们高坐礼堂,欣慰的倾听下一代人发自内心的时代强音,信任的眼神就成了生产第一线振奋全军的源动力。青春,就在那一刻连接了历史与未来。

这历史、这未来就是城市规划,也是城市建设的龙头,一个城市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中心、文明中心和创新中心,也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发动机。我国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迈进的重要历史日期,城市数字化进程中需要各级规划、国土和测绘部门提供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其基础平台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正在全国各城市开展。

齐齐哈尔市城区道路建设本着先主干道、后次干道、内环路、外环路廉顾打通与扩宽同步,逐步连成网络的原则,以中心广场为交汇中心,以中华路为东西主轴线,以卜奎大街为南北主轴线,以景新大街、南马路、合意大街、文化大街、中华路为内环路,以曙光大街、爱国路、新立街、新明街、通北路为外环路,形成了南北贯通、东西顺畅的城市交通网络。

卜奎街前,有人检查图纸;中华路旁,有人精心丈量;南苑市郊,有人开始跋山践水;办公室里,有人操纵键盘鼠标。

在这一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方法面前,新一代的青年才俊必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五月的春风暖意融融,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春,是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春,是季节,是成长的季节。青春就是成长季节的那片生命的绿色,是阳光下那片灿烂的笑容。当理论的陨石叩击时代的大地,便会诞生民族复兴的璨灿流星,当技术的甘泉润泽求知的土壤,便会繁衍人才林立的花开鸟鸣。

青春的风,已吹在脸颊,时代的号角,已吹响在耳畔。志存高远的年轻人已经弓上弦、刀出鞘,必将规划科教兴国的宏伟蓝图,必将构建繁荣、富强的和谐社会。

征文二:关于青年节的作文

又是五月四日,93年前的今天,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为了彻底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座大山的统治,青年学生用沸腾的鲜血与敌人奋战,“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青年学生的革命由此展开。“五四青年”的称谓也随之诞生。此后陆续有青年学生英勇就义,鲁迅笔下的刘和珍便是其中之一,但是青年学生的鲜血没有白流,革命的胜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抚慰。如今,时代的脚步依然从未停止,时代的钟声一次次敲响,时代仍需要“五四青年”。

我们是“五四青年”,我们爱祖国。周总理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先生三改其志,每一次改变,都倾注了他对祖国所有的爱,邓小平被称作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工程师,不少人风趣地说新中国一直在等(邓)小平。没错,邓小平总理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他们身上都散发出对国家的热爱,或许我们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但我们都是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不能参天,就带来一片阴凉;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就做一名爱国的“五四青年”。

我们是“五四青年”,我们爱人民。雷锋同志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去世时年仅22岁,但他乐于奉献,舍己为人,他的“钉子”精神是时代的骄傲,“一滴水能滋润一寸土地,一线阳光能照亮一份黑暗,一颗粮食也能哺育有用的生命”,这就是对“钉子”精神的高度诠释。他总是问别人还需要什么,自己却毫不贪,中国有如此青年,亦足矣!我们都是一颗钉子,每一次付出都是一次锤打,钉子陷得越深,我们与人民也就越亲。我们是无私奉献的“五四青年”!

我们是“五四青年”,我们有理想。理想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垦;理想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坚持;理想是土壤,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我们为了理想不断拼搏,跌倒了,就爬起来,不怕苦,不怕累。杨利伟有理想,他从小就梦想飞上外太空,一年年的磨炼,他的身体已饱受考验,但他从未停止,理想的风帆从未倒下,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杨利伟的理想也一跃而起,在遥远的外太空开得那么闪,那么灿烂。杨利伟成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人”。我们有抱负,我们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医生,拯救百姓;我们梦想有一天能成为警察,保卫国家;我们梦想有一天能成为老师,捧红祖国的每一朵花!

我们是“五四青年”,我们自信。没有谁注定会成功,也没有谁注定会失败,我们不相信命运,我们只相信自己。张海迪在一次次被生命抛弃的情况下,仍然抱着“我能行”的信念,不能走就躺在床上学习,无数个日夜,造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她自学了多国语言,并翻译了多本外国名著。奇迹的发生,在于她自己的创造。相信自己,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五四青年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