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中,率兵屯弘化以备胡。炀帝时在东宫,遗祥书曰:“将军总戎塞表,足使李广惭勇,魏尚愧能,冠彼二贤,独在吾子。”炀帝即位,汉王谅发兵作乱,遣其将綦良自滏口徇黎阳,塞白马津,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内。帝以祥为行军总管,军于河阴,久不得济。祥谓军吏曰:“余公理轻而无谋,才用素不足称,又新得志,谓其众可恃。恃众必骄。且河北人先不习兵,所谓拥市人而战。以吾筹之,不足图也。”乃令军中修攻具,公理使谍知之,果屯兵于河阳内城以备祥。祥于是舣船南岸,公理聚甲以当之。祥乃简精锐于下流潜渡,公理率众拒之。祥至须水,两军相对,公理未成列,祥纵击,大破之。东趣黎阳讨綦良等。良列阵以待,兵未接,良弃军而走。于是其众大溃,祥纵兵乘之,杀万余人。进位上大将军,赐缣彩七千段,女妓十人,良马二十匹。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 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
从征吐谷浑,祥率众出间道击虏,破之,俘男女千馀口。赐奴婢六十人,马三百匹。俄拜燕郡太守,被贼高开道所围,祥称疾不视事。及城陷,开道甚礼之。会开道与罗艺通和,送祥于涿郡,卒于途。 (选自《隋书•史祥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
B.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
C.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 示所怀亦何/谢也
D.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袭爵,一般指由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一般称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则减三等袭爵。
B.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因此可以借指太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所以东宫又称青宫。
C.屯兵在古代是多义词,既指守卫的士兵,屯田垦荒的军队,也可指驻扎军队,文中指屯田垦荒的军队。
D.文中的“卒”指去世、死亡,中国古代对“死”有不同的叫法。如“殒、殂、殇”等,《礼记•曲理下》甚至明确规定不同的人死亡的不同叫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祥少有才干,治理颇有惠政。年少时他就表现出了文武方面的才能,在北周曾任太子车右中士;在管理交州期间,他能施行仁爱之政。
B.史祥作战勇猛,得到皇帝夸奖。在讨伐陈军战役中,他身为先锋,率水军一举攻下江州,得到高祖充分肯定,认为即使李广等人也不能及。
C.史祥护边有功,获得晋升赏赐。他跟随杨广在灵武大破突厥,升职为右卫将军;后又随炀帝征讨吐谷浑,大败敌军,获得丰厚赏赐。
D.史祥善于谋略,作战取得胜利。在平定杨谅之战中,史祥周密部署,对敌方情况做了深入分析,将余公理打得措手不及,又乘胜追击,大胜綦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骠骑高才壮志,是朕所知,善为经略,以取大赏,使富贵功名永垂竹帛也。
(2)俄拜燕郡太守,被贼高开道所围,祥称疾不视事。及城陷,开道甚礼之。
答
10.D
11.C文中指守卫的士兵
12.B认为李广等人也不及的是隋炀帝。
13.(1)骠骑将军有高才壮志,这是我所知道的,擅长经纬韬 略,来博取大的奖赏,使宝贵功名永垂青史。(关键词“是”“经略”“竹帛”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不久授任燕郡太守,被贼寇高 开道围困,史祥称病不管事。等到城被攻陷,高开道对史祥非常礼待。(关键词“俄”“视事”“礼”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