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元史·陈祐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祐礼贤下士,虚心求教。他到任河南府总管的当天,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名士李国维、薛玄,向他们询问治理政事的方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0.C
11.A(经部包括内容很多,不限于“五经”。)
12.D(“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说法错,是用不同的标准、区别地对待好人和坏人。)
13.(10分)(1)(5)当时州县的官吏因没有官府供给的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重点词“以”“清慎”“见”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5)当时江南百姓刚 刚归附,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的男女几千人,陈祐全部强行要回让他们回家。(重点词“附”“悉”“还”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陈祐自幼好学,家贫,母亲张氏曾剪发卖钱,为他买书让他读,长大后便博通经史。当时诸王可自任官属,穆王府任陈祐为该府尚书。穆王的封藩地在陕、洛,任陈祐为河南总管。他去上任当天,首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向他们求教治世之道,他又奏请免征西军数百家的各种赋税,提出二十余件有利于人民的事,请朝廷施行,这些都得到朝廷的采纳。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1260),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官府未给俸禄,多贪婪暴虐,而唯有陈祐以清廉谨慎著称。在此为官八年,始终如一。至元二年(1265),调任南京路治中。(当时)正逢河南东部发生严重蝗灾,以徐州、邳州尤为严重,官府令百姓捕捉。陈祐率几万民工到灾区,对手下说:“捕蝗恐伤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已熟,不如早开镰收割,可省力又有所得。”有人认为不请示上级,不可擅自行动。陈祐说:“为救民而获罪,我也甘心。”即令捕蝗的人回去收割,两州的百姓都依靠他而生存。至元三年,朝廷授予陈祐卫辉路总管职务。卫辉是四方交通必经之地,一向难以治理。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且向朝廷请示举行祭祀。卫地从此平安。他离任后,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颂德。朝廷大举攻打南宋,派陈祐征调军队,山东百姓多逃避,闻陈祐来,都出来应征,都说:“陈按察到来,一定没有私心。”于是都出来了,如期办好征调事宜。十三年,授陈祐为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官吏为此多惊慌失措。陈祐对他们说:“何必如此惊慌!你们以前为盗跖(坏人),而今为颜渊(好人),我就把你们当好人对待;若前为颜渊(好人),而今为盗跖(坏人),我就会把你们当盗跖(坏人)对待。”于是这些官吏安分守己,不敢违法。许蔡之间有大盗,聚众抢劫,陈祐紧急追捕,盗贼则逃入宋朝境内。宋亡后,这些人随制置使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们,呵斥他们下马,将他们当街杖杀,百姓安然。十四年,调浙东道宣慰使。当时江南刚刚归附,元军俘虏了数千温州、台州男女,陈祐全部强行要回让他们回家。不久,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祐提出:“战争之后,对于遭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应宽大怜恤。”但这意见未上报给朝廷。朝廷派他去查核台州的民田。回来行至新昌,遇到玉山乡盗贼,他猝不及防,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被追封为河南郡公,谥号忠定。江浙父老要求把他安葬在会稽,未获批准,便立祠纪念他。
更多相关内容: